第四十三章 戰艦為橋

這看著浮橋給大火淹沒,不只是楊懷安傻眼了。

連周邊的大理國兵士都傻眼了。

大渡河南岸的三石堡寨防線是大理開國皇帝段思平、高方一眾人精心布置的,為了就是抵禦中原入侵。

雖說他們跟孟蜀關系不錯,但誰也不敢保證北伐無望的他們會不會調轉兵鋒南下。

畢竟有背刺大師孫十萬的前車之鑒。

這身為建造者,他們自然清楚這道防線利用大渡河的特殊地形,極為牢固。

也清楚防線最大的破綻就是浮橋,故而針對進攻浮橋,他們設計了不少的應對方案,其中也包括滅火方法。

但是……

這火怎麽滅?

用水?

火焰就在水上燒的。

用沙土?

在陸地城樓上可行,在大渡河上?

你沙土一撒,直接沉底了。

猛火油這玩意在陸地上還有法克制,但是在水面上那就是一個無解的玩意。

楊懷安氣急敗壞,雙目充血,只覺得天旋地轉,彼此差距太大了。

身負血海之仇,楊懷安不止一次在腦海中想著與中原一決勝負。

想著如果高駢不那麽短命,想著高家若有後人改多好。

自己能夠為祖父,為父親,為族人報仇。

可一交鋒才知道,自己是井中蛙,竟被人戲弄於股掌之上!

關鍵楊懷安至今為止都不知道自己輸在了哪?

自己的應對有什麽紕漏?

毫無道理,毫無理由,楊懷安就看著勝利的天平一點點的向對方傾斜。

就在烈火燒浮橋的時候,楊懷安發現對方那可怖的瓦罐開始向他們所在的沙州石堡寨飛射而來。

隨著火矢的射入,熱浪在石堡寨裏爆發開。

“該死!”

楊懷安叫了一聲,根本就無暇他顧,叫道:“快,用沙土覆蓋,萬不可用水。”

猛火油固然厲害,但石堡寨對於火攻的防禦到位,除了造成動亂,並沒有帶來多大的傷亡。

然後便在這時,他耳中聽得巨大的碰撞聲,水面上歡呼聲大作。

楊懷安帶著幾分不安地望向河上,卻見在他們著急忙慌滅火的時候,不知在什麽時候,河面上的火已經減弱消散了。

中原的戰艦趁著這個時候沖到了浮橋附近,其中一艘直接撞上了浮橋。

浮橋本就經過烈火中燒烤,脆弱異常,又經過這一撞擊,登時斷成兩截。

為首的那個就是高喊著吸引火力的那員猛將。

田重進在撞斷浮橋之後,命人操船從後方殺向石堡寨,他一手舉著大盾,一手高舉著金瓜錘,跳上了河間沙州,手輪金瓜錘配合大盾,一攻一守,銳不可當,起手處哀嚎連連,己方士兵竟無人是他一合之敵。

在田重進身先士卒之下,一個個因為石堡寨辱罵羅幼度而心頭憋火的兵士,紛紛停靠岸邊,跟著自己的將軍殺向石堡寨。

楊懷安急得心若火燒,五內俱焚。

想著自己信誓旦旦的與嶽侯保證,憑借大渡河三寨防線,將中原賊兵抵擋在對岸。

現如今莫說一日,連一個時辰都未至,自己有何顏面面對嶽侯?

楊懷安高吼著:“不怕死的大理勇士,隨我殺上去。”

任憑楊懷安再如何奮勇,浮橋的摧毀,意味著河間沙州得不到大渡河岸兩寨的支援。

在後繼無力的情況下,楊懷安面對源源不斷地中原兵卒,不過是困獸之鬥。

大渡河北岸。

高懷德聽著殺伐聲漸漸小了下去,下達了全新的命令:“傳令下去,立刻進攻河岸兩寨,讓常思德率部進攻西南寨,張瓊進攻東南寨。繼忠、繼明,你看準機會,趁著對方應對左右兩路軍馬進攻的時候,直接從兩寨中間強行登陸,隨即兵分兩路,協助常、張二將分奪兩寨……”

袁繼忠、皇甫繼明兩位興起之將,眼中也閃著絲絲興奮,高聲領命。

高懷德高居馬上,瞧著對面的營寨,安靜的當著他的美男子。

這位常山白馬銀槍的傳人有著深厚的家學淵源,自小就在祖父、父親的教導下學習兵事。

與這個時代大多將領靠著野路子,純吸取經驗一路滾打上來的情況不同。

高懷德是屬於那種又經過系統訓練,又身經百戰,臨陣經驗十足的高富帥。

既有理論又精於實戰,大理在大渡河布置的三寨防線確實精妙。

但高懷德理論實戰一結合,在第一時間就發現了浮橋這一逆鱗,所有戰術皆圍繞浮橋來制定。

楊懷安作戰經驗豐富,可他對上高懷德這種要什麽有什麽的大將,真不夠看得。

河間沙州的石堡寨失守,河岸上的左右兩寨就很尷尬了。

他們讓常思德、張瓊左右一懟,只能各顧各的。

袁繼忠、皇甫繼明這兩位小將也是在萬千兵士中提拔出來的豪勇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