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降了吧!

送走所有地方耆老,曹彬並沒有大意,便如一個棋手,冷靜而沉穩地掌控著全局戰事。

他經歷過淮南之戰,深知一個國家的潛力。

當年前朝就是在壽州耽擱了太久,導致於江南反撲。

舒元、林仁肇、郭廷謂、陳德誠一個個好人物,硬生生地將戰線推回了壽州。

這才有了紫金山大戰。

江南還能不能如當年一般,透支潛力,曹彬不清楚。

但有了前車之鑒,他便不會重蹈覆轍,不能給江南有回旋的余地。

羅幼度給的長江浮橋是一奇招,殺手鐧。

怎麽使用這奇招,怎麽將優勢最大化,全掌控在曹彬手上。

柴克宏牽制了太多步卒,必須解決柴克宏的江南水軍,才能抽出手來幹別的事情。

曹彬在接見諸耆老的時候,剛剛在江南水寨與南投中原的朱浩深入細談。

聽過朱浩的敘述,曹彬對於柴克宏面臨的情況有了詳細了解。

他判斷出柴克宏現在困於長江之上,消息匱乏。

首當其沖便是打探消息……

對於江南水軍的封鎖,曹彬做得很到位。

這些年與江南和好,雙方商貿往來頻繁。

這彼此之間少不了派遣暗探、諜報,江南沿岸的渡口,早就給密探繪制成地圖。

但曹彬心底清楚,長江江岸線那麽長,不可能全部封鎖。

個別地方或許不適合做碼頭,但只要有船將人送到沿岸百米外。

水性稍微好的人,只要不點背遇上揚子鱷都能遊到對岸。

這白天或許還能防備一下,夜裏根本防不住。

故而曹彬想到了這一出三人成虎的計策。

舒元、趙匡贊已經控制了金陵外城,占領了一般金陵。

只要做好消息封鎖,嚴禁金陵城裏消息外泄,禁止百姓自由行動,短期內周邊村縣百姓是無法得到準確的消息的。

而潛伏上岸打探消息的江南水師,他們便如過街老鼠一樣,很難獲得有效真實的消息來源。

柴克宏的江南水軍只有兩日糧食,注定了他們不可能花時間去驗證去分析消息的真實性。

這條假消息,足以亂敵心智。

曹彬這一計用到了點子上。

古代地方耆老的影響力是極大的,耆老說金陵已經為中原攻取,他們不在是南唐的子民,而是中原朝廷的百姓,需要接受中原的稅賦統治。

真百姓哪有多余的心思,只要能夠好好地活下去足矣。

哪管主上姓羅還是姓李。

而且中原的稅率比江南更好,今年因戰情還能享受稅賦折扣,皆暗自竊喜,接受了自己成為中原子民的事實。

謝文節一共十余人在夜裏神不知鬼不覺地從一處隱秘的江灘上岸,幾人約定好時日集合地點,開始四散打探消息。

他們這夥人身份不一,自然只能先往周邊打探。

一路查問,得到的大多都是金陵落陷,曹彬兵發南昌府的消息。

三人成虎,當即就有一半的兵士不幹了。

這金陵都沒了,自己效忠誰去?

他們的家都在江南,各自往家鄉的方向去了。

江南都沒了,中原總不能追究他們逃兵的責任吧?

謝文節一個閩人對於江南朝廷沒啥好感,從軍只是為了生存,一展抱負。

不過柴克宏提拔了他,對他有知遇之恩,故而兢兢業業地打探著消息。

一連問了幾個村鎮得到的都是金陵落陷的消息,謝文節心都涼了半截。

謝文節藝高膽大,直接向金陵摸了過去。

他自然沒有馬,全靠一雙腳。

這建州人身在山水之間,快步走個三四十裏路已是家常便飯,途中偶遇村落,也會打探情報。

有些百姓配合,有些百姓甚至打算將他擒下邀功。

謝文節只能將對方打倒,還搶了一些吃食,繼續趕路。

天明時分,他來到了金陵城外,看著城樓上那迎風招展的中原旌旗。

金陵正處於戰時封控狀態,周邊有兵卒巡邏,無一行人。

謝文節心知,只要自己一露臉,立刻就會給拿下,根本不敢也沒機會靠近。

結合一路來的見聞,謝文節匆匆回到了約定地點集合。

看著只有半數人赴約,這半數人,盡皆驚恐,神色不定,謝文節便知情況。

不再多等,自作主張的讓兵士四散逃命去了。

這從江岸遊回江心,謝文節天賦異稟能夠來去自如。

其他人卻未必了。

謝文節來回奔行了百裏,只是在江岸小歇片刻,便直接下水,遊到了江南水軍的駐紮地。

將自己打探來的消息,告訴了柴克宏、孫震。

首先當然就是長江浮橋。

柴克宏、孫震終於知道了中原大軍為什麽會出現在他們江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