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借道討伐

李弘冀行為看似瘋了,但人卻很清醒,意外的清醒。

自從林仁肇、張雄大破成師朝、高弼、鄭彥華收復江南西路外圍之後,李弘冀已經知道大勢已去了。

江東淪陷,江西也無還手之力,自己的父親、弟弟是什麽樣的人物,他這個當兒子的還不知道?

李弘冀已經做好承擔一切的準備了。

李弘冀性格有很多缺陷,猜忌心重,偏激易怒,但他是江南皇室為數不多敢於擔當的人物。

不管是李景還是李從嘉,或者是皇太弟李景遂,他們性格裏皆有不敢擔責的懦弱。

李弘冀不一樣,能力如何不論,但關鍵時候,他敢站出來頂事,不願羸弱的苟活。

此次主動出擊中原,李弘冀打的就是孤注一擲的準備,贏了他李弘冀就是南唐的李世民,輸了一切由他這個監國太子一力承當。

李弘冀從未想過推卸責任。

但是主動承擔一切,跟李景完全甩鍋,將一切責任丟給他,還上演了這荒唐戲劇性的一幕,完全兩個概念。

李弘冀作為一個得不到父親喜歡的長子,他最大的念頭就是證明自己比叔叔李景遂強,比弟弟李從嘉更出色……

李弘冀最終失敗了,李景的冷漠無情,徹底地將李弘冀壓垮。

李弘冀本就心存死志,看著廟堂上領著江南俸祿,卻一心想著中原新朝的鼠輩,想著自己監國的這些日子,他們為了自身的利益,給自己使得絆子,便覺得帶著他們上路,將會是一件多麽痛快的事情。

於是乎有了輝月樓的大火。

陳喬失魂落魄地看著輝月樓為大火包圍,聽著高樓上的嚎叫還有那放肆的笑意,雙目從失神到決絕……

他轉過身子,尋找到家的方向,伏地磕了三個頭,說道:“沛兒,家中一切便拜托你了。替為父跟你祖母說聲孩兒不孝……”

他這話音一落,人已經沖向了火海。

事發突然,陳沛還未反應過來,便見父親的身軀為烈焰包裹。

不同於韓熙載。

韓熙載是因性格問題,仕途坎坷,雖是江南文壇頂流,卻多受排擠,不得重用。

而陳喬在唐烈祖李昪時,便拜中書舍人,李景對之也很信任。李弘冀更是將他視為孔明、子房,無有不從。

受三代恩惠,陳喬早已決定與江南共存亡。

今李弘冀一把火燒了不少狼心狗肺之輩,自是暢快,但江南朝廷數十載,滅亡不可抗,但身為最後一任君王,九泉之下,身旁豈能都是一群宵小,沒有忠臣相陪?

李弘冀在世人眼中或許當不上良主,可在陳喬心中卻是有為之君。

李弘冀一把火埋葬了南唐。

隨著輝月樓的垮塌,南唐正式宣告滅亡。

李弘冀燒了金陵廟堂七成官員,高級官員除了個別清流還有一些老資格的庸碌之輩,余則一個不留,直接導致整個機構無法運作。

李弘冀留有遺書的,他扛下了一切責任,讓陳喬負責最後的歸降事宜。

但陳喬還未收到遺書便與之同去,以至於無人善後。

最終還是韓熙載站了出來,穩定了局勢,收殮了李弘冀、陳喬的遺體。

陳喬的遺體在第一層,燒得最慘,但最好辨認。

李弘冀就不容易了,只是憑借腰牌收到一些殘肢斷臂。

處理好此事,韓熙載方才派人向趙匡贊與舒元請降。

隨著李弘冀身死,金陵陷落的消息傳到南昌府。

南昌府上下死寂,李景完全處於無法理事的狀態。

南昌府的話語權也落在了李從嘉的身上。

結果自然不言而喻,李從嘉得知大哥自焚而亡。

天性仁孝寬厚的他,忍不住為之垂淚,隨即放棄了一切抵抗,命人修書與曹彬,讓他接管南昌府。

因江南國祚已斷,李從嘉的歸降並沒有收到刁難。

曹彬只是派兵接管了城池,將江南王室軟禁,準備押回中原,並未舉行任何儀式。

金陵、南昌府的落陷,進一步確定了江南的滅亡。

接下來自然是最簡單的傳檄四方。

派人前往周邊沒有投降的城池,勸說刺史、團練使歸順中原。

“林都統、陳刺史……”

曹彬叫了林仁肇、陳德誠的名字。

這一般而言,江南已滅,余下諸城缺乏抵抗的意義,也沒有抵抗的實力。

如江西的撫州、袁州、吉州、虔州,但個別有些例外,就是閩地的建州、劍州以及清源軍。

建州、劍州位於南閩山林,這個時代有很深的排外思想,地方豪強縱多,未必就會輕易歸降。

林仁肇、陳德誠在閩地很有威望,派他們前往能夠確保兩州順利歸順。

至於清源軍,這個就不在規劃之內了。

清源軍的統帥叫留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