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愚蠢,糊塗!

羅幼度其實知道,這海商的發展並非留從效一人的功勞。

這海上絲綢之路不比陸路。

陸路雖然也是險峻,可沒有什麽技術含量,有腳有車就行。

但海上商路卻不一樣,不說海上風浪危機四伏。

茫茫大海,商貨往來需要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海船的工藝,方向的識別,海圖航線等等,這些都得經過長期的研究發展,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海上絲綢之路最早可以追溯在秦朝、兩漢時代。

不過這時候的“航海”全靠運氣,運氣來了就是盆滿缽盈,運氣不好就舍生巡海。

魏晉時期,有了像樣的航線,隋唐時期,廣州通海夷道打通了一條直達大食國的商路,甚至有唐人移民海外,而廣州也有十萬胡商,可見航海行商在東南沿岸已經不是什麽新奇的事情了。

不過這個時候大多都是胡商航海而來,很少有中原商人聚眾出海的。

中原商人大多都是將自己的商品賣給胡商,再由胡商運往各處。

故而中原朝廷特地圈了一塊地建造貨棧租借給胡商,收取高額費用。

羅幼度也不知什麽原因,或許是商人地位太低,或者受到了朝廷的控制。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東方的航海技術這個時間段確實比不上西方。

這也是環境所致,南宋以前,中原的核心地向來在中原、關中、北方一帶。

而西方核心國家皆位於沿海岸邊,什麽阿拉伯海、裏海、黑海、波斯灣,環境地利地促進了海商的發展,航海技術先進也是理所當然的。

不過隨著黃巢攻陷廣州之後屠殺十萬胡商,海上商路受到了劇烈影響。

五代期間,泉州的王閩政權也有開海的意思。

故而留從效在泉州成功開海,打造了一座巨型港口,確實有大功。

可將功勞歸於他一人,以鑿空西域的張騫相比,顯然有些過了。

但這一切跟羅幼度商業吹捧留從效沒有半毛錢關系,他要將清源軍的底子都給挖出來。

身為皇帝,羅幼度看中的不只是泉州的商業利益,而是整個東南亞的布局。

這與外國通商的目的不只是賺錢,還有就是將天朝上國的影響力散發出去,讓整個東南亞都受到海商的影響,成為中原的附庸,為中國種大米種甘蔗就好。

至於其他的生活所需可以跟中原買嘛!

羅幼度道:“朕最欣賞的留愛卿敢於出海的魄力,將胡商請到中原來確實是一種盈利之法。可這樣主動權皆在胡商手中,過於被動。朕要我中原的大船南下,將我華夏之威,從海上宣揚出去。”

讓羅幼度這一吹,留從效登時就飄了,他都不知道原來自己這麽厲害?

“對不住了,老陳,我現在是陛下的人了!”

留從效入京之後,陳榮安接連拜訪廟堂官員,與各方世家子往來。用意為何,以是司馬昭之心。

留從效本不想管,可羅幼度對海商的關注遠超他所想,而且他並非對於海上之事一竅不通,反而如數家珍。

便知陳家人的如意算盤完全打錯了。

留從效道:“陛下清泉與南方諸國皆有往來,其中吳哥、占城關系最好,他們盛產稻米,泉漳二州,土地貧瘠,對於兩國糧食很是依賴。”

留從效得羅幼度如此誇贊,也想為子孫謀福,將自己所知道的東南亞的情況都跟羅幼度細說。

羅幼度聽得很是認真仔細。

東南亞的情況與他記憶中的偶有偏差,但並無多少出入。

唯獨在安南上多問了幾句。

對於安南,羅幼度還是很在意的,得知安南現在正陷入十二使君之亂,不免微微心動。

留從效漫不經心地道:“南邊情況大致這樣,還有西方。西方夷洲,多有中原百姓逃避戰亂於此定居。此地位於倭國、海東之間,臣曾有意出兵取之,奈何實力不夠,最終不了了之。”

羅幼度微眯眼睛,說道:“朕也想幹一架,等著吧,就快了。”

與留從效好一陣細談,羅幼度了解了泉州的情況以及掌控海上貿易的陳家之後,方才讓他離去。

羅幼度休息了會兒,這才召見了高麗佐尹崔知夢。

“外臣叩見天朝皇帝陛下!”

崔知夢拜匐在地,行的是跪匐大禮。

羅幼度道:“起來說話!”

他並沒有讓崔知夢入座,而是直接問道:“貴使如此著急見朕,所謂何事?”

崔知夢眼圈泛紅,說道:“陛下契丹聚兵於我朝北部疆界,大有入侵我國之意。外臣懇請天朝皇帝陛下念在我高麗世代尊中原為主,隨時出兵相助我高麗……”

羅幼度一臉意外,契丹打高麗,這是他沒有想到的。

契丹自己內亂都沒搞定呢,怎麽會去打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