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好大的一口鍋

王昭滿腔怒火,看著一臉淡然的陳處堯。

順著陳處堯的求情,樸守卿、信康、式會立刻站了出來,表示自己不知情況。

他們屬於勛貴集團,跟著高麗太祖一並打天下的,根基就在開州,手中確實有私兵,皆在開州附近。三人也是真正的實權人物,此事與他們關系不大……

至於其他的如黃州皇甫氏、忠州劉氏、貞州柳氏、平州樸氏等代表,他們只是豪族的代表人,甚至是傳聲筒。

到底是不是他們族長派人幹的,他們自己都不知道。

不過在這情況下,他們一個個都代表著自己的家族,表示清白,承諾協助王昭調查到底。

王昭見此情況,只能收下暴怒之心,解散了此次會議。

至於倭國使者的事情,王昭壓根就沒有提。

他們的前生新羅沒少受倭國的氣,此刻我強彼弱,鳥他作甚。

王昭最後留下了陳處堯,強壓著火氣,說道:“先生初來乍到,有所不知。我高麗立國不久,隱患甚多,尤其是勛貴、豪族之患。朕忍了他們八年,方才有與他們抗衡的力量。此番有人動兵血洗對馬島,十有八九是因為朕年初罷黜大相俊弘,引得了他們的不滿。不敢明裏與朕作對,用此下作手段威脅。朕要是給他們嚇到,五年的改革,功虧一簣。”

陳處堯作揖道:“臣確實不太了解高麗內情,卻知一點,如果真與勛貴、豪族撕破了顏面,就算陛下能夠取勝,占得上風,又有誰能為我國抵禦契丹?”

王昭聽了一怔。

陳處堯繼續道:“契丹目前忙於內亂,邊境之患暫時解除。可臣以為,契丹不會輕易坐視我高麗在未來襲擊他後方,必然會有一戰。削弱勛貴、豪族確實勢在必行,萬不可為了削弱而削弱,這樣損失的將是朝廷的整體實力。只會造成親者痛,仇者快的局面。”

“此事不可能是勛貴、豪族一並謀劃,當是單獨一豪族所為。與其遷怒於眾,鬧得人心惶惶,危害大局。不如勉勵安撫,調查實情。既能展現陛下大度,也能殺雞儆猴。”

王昭此刻也冷靜下來,眼中閃過一抹喜意道:“先生之言,老成謀國。若非先生勸阻,朕險些誤了大事。”

他越看陳處堯越喜,這五年來,他一直重用雙冀,獲得了很好的效果,成功打壓了勛貴、豪族。

但是隨著打壓的深入,最近小半年,開始涉及勛貴、豪族的核心利益,卻是瑣事不斷,甚至是烏煙瘴氣。

王昭明白雙冀的才能已經到了界限,再下去的鬥法,他已經有些把控不住局面了。

只是高麗國小,人才匱乏,中原風頭正盛,中原天子也以善於用人著稱,自己很難從他手上挖來大才。

王昭除了雙冀也無人可用,陳處堯、伊審征的出現,正好彌補了這個空缺。

陳處堯今日之言,明顯比雙冀看得更遠。

王昭道:“此事便交給先生與伊先生調查如何?朕相信先生一定能夠秉公處理!”

讓勛貴、豪族調查此事,保不準官官相護。

讓雙冀他們負責,那就是將勛貴、豪族往死裏整。

唯獨陳處堯、伊審征他們新來,不摻合其中,最好處理此事。

……

契丹上京臨潢府。

耶律必攝有些乏力的癱在龍椅上,面前的困局,讓他這位契丹皇帝寢食難安。

他們發展的道路完全給困死了,但是死對頭中原,卻不斷的開疆擴土,不斷地充實著自己的實力。

現在的契丹已經不敢反攻中原,收復幽都府,能夠在防禦戰中打退中原,維護契丹國祚。

只是如此下去,兩國的經濟實力懸殊將會越來越大。

防守都未必守得住。

涼隴、江南、巴蜀、南漢,接下來就是自己了吧。

很多時候,耶律必攝都動過與中原和談的意思。

同宗同源的沒必要你死我活,要當天可汗就叫天可汗,要當舅舅就叫舅舅,實在不行就跟江南一樣給歲幣也成。

何必呢?

如此念頭,耶律必攝也只能在腦中想想。

羅幼度已經將契丹定為世仇,直搗臨潢府是中原的國策。

兩國之間,沒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陛下!”

韓德讓大步入內。

耶律必攝提了提精神,韓德讓與耶律休哥是這幾年契丹朝廷最大的收獲。

韓德讓心思縝密,文韜武略具是不俗,還能行政治國,當世王佐不過如此。

耶律屋質多次贊嘆韓德讓,說:“能接替自己者,唯韓德讓爾。”

對於韓德讓,耶律必攝跟耶律屋質皆給予厚望,給他安排了很多工作磨煉,韓德讓也沒有辜負期望,所有工作都處理得井井有條。

耶律必攝道:“德讓免禮,私底下你我君臣,無須客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