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萬勝王丁部領

陳守中的話讓陳覽心動了。

安南交趾這一塊地方現在就是水淺王八多。

屁大點的地方十二使君,還不包括一些實力稍微強一點的盜匪勢力。

總之為了利益,一眾人打得頭破血流。

安南這邊的情況與中原的內亂爭天下又有小小的不同。

中原的內亂大多都是群雄為了利益思戰,而百姓思定。

安南是地方豪強為了自身的實力求戰,當地的土著也是好戰分子,非常排外。

他們不服王化,生活的方式很是野蠻,畫地為界。或居住村落,或居住山洞,將入境的外人視為獵物。

安南本地土著的人數遠超過漢人,因為漢人有智慧,他們服從漢人的管制,但是漢人如果無法滿足他們的利益,就有給推翻的可能。

因此為了爭奪一點小利,都可能引發一場大戰。

陳覽是十二使君中實力最為強勁的豪強之一,自然存有掃平其他使君,在安南稱王的念頭。

所顧慮者,不過是擔心自己費盡千辛萬苦掃平了安南諸多使君,結果跟吳越、清源軍一樣,去中原享福。

現在得知中原羅幼度的意思,暗暗心驚之余,心中大定,知羅幼度對安南局勢定有深刻了解,才有今日之舉,對著中原的方向,隆重的跪伏在地,磕了九個響頭,道:“陛下目光如炬,臣陳覽佩服!臣得陛下器重,決不負陛下厚望。”

他起身對著陳守中訴苦,“先生不知安南情況,安南山民眾多,他們不服王化,蠢笨蠻橫且無知,不願接受禮教熏陶,且非常排外。即便是我等,很多時候都要受制於他們。”

陳覽這話並不誇張。

陳覽在安南交趾有很大的名望,給當地人尊稱為明公,相比那些不擇手段地梟雄,陳覽算不上什麽好人,卻也有自己的道德底線。

他對外公允,對內仁善,很得民心。

為了更好地治理百姓,他十數年都在推廣漢化,但結果很是一般。

當地的土著太多,他們養成了自己的習慣,有自己的語言,向來生活簡單,不怎麽動腦的他們,很難接受先進的漢文化。

歷史上就是這樣,隨著宋太宗趙光義在安南的慘敗,中原的威嚴在安南蕩然無存。

最後統治者面對安南的大勢所趨,接受了地方土著的同化,漢話與當地的語言融合,成了越芒語。

語言不通,至此以後,安南歸附就難如登天了。

陳覽算不到未來,但境內土著過多的危害,他是深有體會。

兩人已經達成共識,開始擬定合作細節。

陳覽的領地位於布海口,日後的越南的太平省奇步,境內有一個港口,可以與廣州港親密接觸。

不管是經濟還是戰略上的支持都很便利。

同時陳覽的領土位於紅河三角洲,有著成片的水稻田,水稻甚至一年三季,也能給予中原不小的支持。

互惠互利。

陳覽紅光滿面,這有中原的支持,一統安南,指日可待。

送走了陳守中,陳覽如墮夢中,這個人都飄飄然的。

心腹華陽提醒道:“明公,丁部領那邊還等著消息呢。”

陳覽怔了一怔,這得到中原支持,他心情大好,居然將這事給忘記了,沉吟片刻,說道:“那就見一見吧。”

雖得中原支持,有了靠山,陳覽卻深知打鐵還得自身硬。

如果一切都靠中原,自己就是刀板上的魚肉。

自己得展現自己的價值,展現自己的實力意義,向中原朝廷證明自己有能力與資格鎮住交趾。

自己所部兵力多、地廣、家財富有,唯獨缺少能征善戰之將。

丁部領是交趾名將,若能說服他跟著自己幹,大事可成。

丁部領的領地與陳覽的布海口很近,就在東南方的華閭洞。

丁部領並不屬於十二使君之列,但他的實力不亞於十二使君。

丁部領是交趾的漢化蠻人,父親丁公著是驩州刺史。在他還小時候,丁公著便去世了,由丁部領承襲其位,割據大黃華閭洞。

華閭洞本實力弱小,但丁部領卻是難得的人物,南征北戰,因無一敗績,被部眾推戴為“萬勝王”,成為了不亞於十二使君的存在。

“父親,好消息!”

丁匡璉大步入洞,來到丁部領的身旁。

丁部領身材魁梧,一張巨大的鞋拔子臉,顯得格外奇特,細長的眼睛透過一絲笑意,猜測道:“陳明公已經同意我們歸順了?”

丁匡璉道:“這倒沒有,不過已經傳來消息,讓父親去布海口一敘。想來就是為了商議我們歸順一事,我華閭洞的實力,交趾上下誰能不知?父親願意歸順,陳明公又不是傻子,豈會拒絕?”

“好!”丁部領毫不猶豫地道:“為父這就走上一趟,去拜會拜會‘父親’他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