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讓豬拱了

這日下午,羅幼度一如既往地處理著政務。

突然,得到了張進求見的消息。

“快請!”

張進為人低調,身居武德使這關鍵的雄職,並沒有驕縱,反而越發謹慎,無事未得召見,從不出現在他眼前,也不給文武官員添堵。

因故深受羅幼度信任。

張進每每求見,也必有大事發生。

這次自然也是一樣。

“見過陛下!”

行禮過後,張進肅然說道:“陛下,海東伊審征傳來消息,倭國、契丹並力夾擊高麗,高麗損失慘重。”

羅幼度先是一怔,隨即搖頭道:“真讓朕猜中了,王昭這糊塗蛋,真將小日子過得不錯的鄰居當作好欺負的?”

原來,對馬島慘案一直懸疑未決。

倭國認定了是高麗所為。

高麗上層也認定了是自己人所為,就是不知道是誰,以這種方式來抗拒王昭的改革。

在內部,他們自相懷疑,可對外態度堅決。

高麗、倭國本就有很深的矛盾,加上倭國一直被動地受欺負。

高麗就沒有將倭國放在眼裏……

他們完全不認為倭國會因為對馬島慘案向他們動武。

倭國一開始也確實有息事寧人的意思。

因為倭國自身實力確實是百年來最羸弱的時候,他們效仿唐朝的均田制,搗鼓出了掠奪農民的土地班田制,導致民怨沸騰。

緊跟著又發生“平將門之亂”與“藤原純友之亂”。

朝廷居然拿內亂毫無辦法,靠地方武士力量才平定了動亂。

倭國朝廷實在沒有精力出征高麗,但隨著事件的發酵。

高麗的傲慢,本來內憂外患的倭國意外地同仇敵愾,紛紛表示要給高麗顏色看看。

這些年高麗百姓不斷地欺負倭國百姓,早就積攢了怨恨。

民心所向之下,倭國理所當然地乘勢出兵。

倭國天皇派遣右大臣藤原師輔在四個月前,從對馬島北上攻入高麗慶州。

王昭也不甘示弱,命信康統兵兩萬支援慶州。

藤原師輔見信康來勢洶洶,故意退兵十裏,令信康掉以輕心。

高麗此刻依舊沒有將倭國放在心上,信康見倭國軍隊,遇上自己未戰先亂,不顧勸阻,直接進兵,為倭國大敗,全軍覆沒。

藤原師輔趁勢占領了慶州,並且在據慶州待援。

王昭這才反應過來,但為時已晚。

倭國含恨出征,且打出了威勢,連戰連捷。

在接連失利之下,為了對付倭國軍隊,王昭不得不從北境抽調平州庾氏南下。

平州庾氏是新羅豪門金庾信的後人,在平壤地位極高,手中的兵馬也是高麗數一數二的強兵,一直負責北線抵禦契丹的任務。

為了解決倭國之患,他將北線的軍隊抽調往南線。

導致了北線兵力不足,契丹趁機南下,與倭國南北夾擊高麗。

也虧得高麗城池多是依山而建,進攻不足,防守有余,勉強撐住了局面。

但是王昭本就因為改革跟軍方勢力鬧得不愉快,現在更加無力平叛。

能撐多久,撐到什麽時候,誰也說不準。

羅幼度驚訝道:“這戰事四個月前就開始了,朕居然沒有得到任何消息。”

張進說道:“戰事一起,王昭就關閉了港口,以避免動亂竄逃。隔著大海,伊審征自然沒辦法將消息傳達。一個倭國,王昭也沒有向中原救援的意思。契丹出兵之後,王昭方才派出使者跨海求援。但不知為何,朝廷並沒有收到任何消息,想來是途中遇到了意外。”

羅幼度點了點頭,這事不奇怪。

大海本就兇險,在沒有一定的技術支持下,跨海遠行都是在賭命。

前朝後周郭榮即位後,第一次派遣使者去高麗就在路上遇到了風浪。

高麗這次求援的使者不是給倭國截住了,就是遇上了風浪。

以至於此刻他們才得到高麗的情況!

張進繼續說道:“高麗一直未等到回信,在陳處堯的勸說下,才又一次派遣了使者,隨行的還有高麗的千秋長公主皇甫秀。”

羅幼度有些意外。

張進說道:“千秋長公主皇甫秀是高麗太祖王建的女兒,在高麗很有名望……陳處堯密信中說,陛下若能取之,對於朝廷收復海東大計,會有奇效。”

羅幼度啞然失笑道:“這個陳處堯,主意打到朕頭上來了?讓朕施展男色?”

張進冷峻的臉上抽了抽,繼續道:“陳處堯還說,王昭此人見利忘義,狼子野心,不值得救。與其營救一中山狼,不如任由其覆滅,他會竭盡全力與契丹倭國對抗至最後時刻。盡可能地制造高麗與契丹、倭國的仇恨摩擦。待朝廷大軍來臨之際,將會受到海東百姓的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