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西方使者

畢士安望向張齊賢,說道:“師亮兄,此次科舉,舉國同歡。以你的才學,中進士應該不難。何不一同參加?”

這科舉考試最難的是一甲,進士及第的狀元、榜眼、探花,二甲三甲數量若幹,視實際情況而定。

進士及第比的不只是才學,還有運氣。

但中進士,對於張齊賢這級別的人來說,確實不難。

當然只限於這個時段。

張齊賢笑道:“在下就不湊熱鬧了。未來之事,得好好思量。”

楊璞道:“仁叟兄還不了解師亮?他八成還想著混一身軍功呢!”

張齊賢雙手一擡,全身的肥肉抖了三抖,說道:“就我這一身肉,不拼一個爵位回來,總覺得對不起自己。”

羅幼度確實提升了文官的地位,也給了讀書人極大的尊重與福利。

同時對於武臣,對於武人,羅幼度並沒有厚此薄彼。

為了鼓勵文武的進取之心,羅幼度頒布了一個規定,無軍功者,不得封爵。

哪怕你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沒有軍功在身,也不得享受爵位。

畢竟與文官相比,武將確實有點吃虧。

治理天下,安定民生,一刻都離不開文官,而武將終究有歇下來的時候,哪怕好戰如漢武帝,得文景兩代賢主的遺產,打到最後都不敢再打。

何況其他……

故而武將的福利待遇都會略勝文官一籌。

當然文官若是有膽子在前線轉一圈,取得了不俗的軍功,一樣能夠享受爵位待遇的。

這個時代的文臣並沒有給過分拔高,他們有給武將踩在腳下的經歷,並沒有嘗試過淩駕武將之上的感覺。

這能夠恢復平等關系,吃過苦的文臣已經很知足了。

張齊賢這種有心投筆從戎的士人並不受偏見鄙夷,反而是一種美談。

畢士安打趣道:“那師亮兄何不去考武舉?”

張齊賢苦著臉,他這一身膘肉,嚇嚇人善可,去跟真正的猛士比武,那跟討打有什麽區別?

畢士安也不在勸,只是道:“這盛世來臨,陛下又極重教化。不出十年,將會取得奇效。科舉未來只會越來越難,得抓住這幾次機會。”

張齊賢舉杯遙敬,說道:“弟明白,會好好思量的。”

一行人談笑間,卻見樓下快步上來一官差,目光在樓上一掃,落在李從德與摩尼師身上,眼中閃過一絲喜意,大步上前作揖:“殿下、法師,陛下於午後召見二位,薛尚書特讓在下告之二位,做好面聖準備。”

李從德與摩尼師不敢怠慢,匆匆與官差離去。

他們這一走,四周登時議論紛紛,都在猜李從德與摩尼師的身份。

楊璞道:“看他們的樣貌,金發碧眼,應該是波斯人吧。”

張齊賢最是博學,說道:“他們從西方來,又稱殿下。因是於闐王李聖天的兒子了……”

西方現在皆尊中原為主,但是西州回鶻、甘州回鶻朝廷冊封的是可汗,歸義軍曹家無資格受封王爵。

唯一受封為王的便是西域雄主於闐王李聖天。

真讓張齊賢猜中了,李從德正是李聖天的兒子,也是於闐國的太子。

至於摩尼師叫胡拉斯德是摩尼教中的寶樹王之一,在摩尼教中的地位極高。

兩人得羅幼度召見,不敢怠慢,急沖沖地回到了四方館沐浴洗禮,穿戴禮服,等待接見。

李從德輕聲以吐火羅語對著胡拉斯德說道:“此次面聖,你不可亂說西方之事。中原的強大,這一路來,你是知道的。真讓中原摻合西方之事,對你我皆無好處。”

胡拉斯德虔誠的說道:“大王收留我們,我們只為傳教,不敢有任何念想。”

李從德凝重道:“如此最好。”他頓了頓,加了一句,說道:“家父一定會扶持你摩尼教,讓聖女重新回到喀喇汗國。”

胡拉斯德恭謙的向著李從德心裏,表示明白。

兩人在禮部官員的帶領下,出了四方館,一路向皇宮走去。

李從德、胡拉斯德左右看著街上來來往往的百姓、書生、武夫,眼中說不出的震撼。

胡拉斯德忍不住道:“中原有一句話叫坐井觀天,大食國的學者,就是井底之蛙。”

唐朝的強盛與西方文化曾經發生過強烈地碰撞。

西方人一直都知道在遙遠的東方有一個強大而神秘的國家。

大食國就有一位學者意圖造訪東方神秘的國度,他來到西域於闐國,看著昔年中原留下的痕跡,發出感慨。

來到甘州回鶻建造的山丹古城,驚為天人,以為自己到了東方傳說中的國都,用無比華麗的詞語贊美東方的神奇。

胡拉斯德喜好讀書,正好看過大食國學者的書籍。

此番東來,他才發覺大食國學者寫的都是狗屁,將中原一附屬小國的國都當作長安來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