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小太監秦翰

羅幼度認真看完結案文書,也了解了呂蒙正摻合其中的緣由,對著面前的大理寺卿說道:“呂蒙正此人正道自持,遇事敢言,必成大器。日後必為我朝,棟梁之材。”

大理寺卿趙上交還能說什麽?

你是皇帝,你說的算,笑顏附和:“陛下慧眼識人,臣觀呂蒙正亦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羅幼度也不管趙上交真心還是假意,反正在不久的將來,史書上會來一句“天子慧眼識英傑”。

對於呂蒙正,羅幼度並沒有直接招之為官的念頭。

他如果記得沒錯,呂蒙正這個平民宰相是考中了狀元入仕的。

就算有了蝴蝶效應,呂蒙正發揮失常,也不至於掉出進士行列。

待他參加科舉的時候,自然會受到特別關照。

在此之前,羅幼度並不準備破壞規矩,對呂蒙正破格任用。

科舉是百姓、寒門唯一晉升的途徑,羅幼度身為皇帝,更要維護他的合法化,這樣才能更好地維護科舉的公正……

身為制定規矩的人,最忌將規矩視為無物。

現在朝廷對於人才的需求並不是很大,沒必要給呂蒙正開小灶。

真要做了,對於呂蒙正本人也未必是好事。

給外界透露一個自己看好呂蒙正的消息,足矣。

趙上交離去後不久,羅幼度收到了劉載求見的消息。

羅幼度讓人將劉載請入殿內。

劉載手中拿著一封奏章,顫顫巍巍地說道:“老臣年事已高,已不堪大任,特來請辭。”

羅幼度並不意外,進奏院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劉載這位宋白的上司難辭其咎。

羅幼度沒有直接處罰,已經很給劉載這位老臣面子了。

如果他今日不來請辭,不知進退,等待他的唯有不體面的罷黜。

劉載在羅虞朝廷這些年,兢兢業業,除了看錯了宋白,並無他錯。

羅幼度也想他能體面一點離開。

官場並非一味的陰謀算計,也講究人情世故。

羅幼度看著劉載沒落的身影,微微一嘆,然後琢磨起接替劉載的人選。

進奏院掌控國家喉舌,事關朝廷信譽,此事可一不可二,不能再出現這類問題。

“誰最合適呢?”

羅幼度突然想到了一人宋雄,宋雄是最早調任去隴右的官員,他在隴右也幹出了不俗的成績。

隴右百姓胡化嚴重,民俗輕薄,百姓大多信藏傳佛教,敬畏病人,以為是魔鬼附體。對病情危重的父母,不親自伺候,反而選擇請喇嘛驅邪。

宋雄一方面對藏傳佛教重拳出擊,一方面因勢誘導,使風俗得以改觀。

同時他還鼓動百姓開荒灌溉,令得隴右百姓大獲其利。

此外,他在幽州的時候,從事文教工作,對於教育方面很有心得。

他聯系李謙溥、呂端、李昉將隴右幾個州府的教育連接起來,用空閑時間組織詩文辭賦之會,還讓儒生研討儒家經典,勉勵青少年學習,令得吐蕃化嚴重的隴右,學風漸濃。

關於涼隴地治理,宋雄、呂端功居第一。

不過呂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進奏院很多工作考驗的是心細。

顯然呂端不適合,宋雄是最佳人選。

“就他了!”

羅幼度當即動筆下旨,將宋雄調回汴京。

羅幼度派人將旨意傳給議政廳,給宰相們蓋印。

正當他準備批閱奏章的時候,又得到了張進求見的消息。

皇帝的工作就是這樣,除了批閱奏章,就是接見各級官員。

“見過陛下!”

張進本就沉穩,幹武德司這一行後,手中掌握著大量的秘密,更加的不苟言笑。

羅幼度讓他入座。

張進道:“陛下,剛剛得到消息,傅內侍的親人找到了。”

羅幼度大喜道:“太好了,那麽多年過去了,朕還以為沒有希望了!”

傅裕這位當年郭榮身旁的內侍,不但幫助大符後跑出了皇城,還不止一次向他們透露宮裏的消息。

這份恩情,羅幼度一直記在心中。

知道當年契丹洗劫南陽之前,他有一個外嫁的姐姐,還有一個外甥。

羅幼度登基之後,便讓張進派人尋找傅裕姐姐的下落,也讓地方官員發放公文告示配合。

好些年過去了,傅裕自己都死心了。

羅幼度也不報多少希望,但沒有停止尋找,不想真的找到了。

張進亦道:“確實不容易,當年傅內侍的姐姐嫁給了一個姓張的船夫,改名為張氏。為了躲避戰亂,逃到了鄂州,她的丈夫張船夫死於一場瘟疫,張氏改嫁一並逃亡的流民余青。後來成了鄂州一佃戶。余青對張氏極好,就是有些善妒。將張氏改為了余氏,還將張船夫的兒子改姓余。朝廷拿下江南,官員上了戶籍時,直接就以余為姓,徹底斷了我們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