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至全體羅虞將士書

魏仁浦聽到聖旨抵達,整個人都激動了。

霍然而起。

治河特別行動組的成員得到這則消息,人都傻眼了。

軍隊北上參與治河???

太陽突然從東南西北方向分別出來了?

雖說羅虞朝廷治軍嚴謹,四方兵卒已經不復當年強盜風采。

但往日的傷疤記憶不是那麽容易消除的……

尤其是他們這些文官,年長的是親身經歷,如郭河這樣年輕的,也會在書中了解五代十國,武夫禍亂天下的事跡,每每讀到莫不義憤填膺。

盡管後來的讀書人沒有經歷過這個時代,但這個時代的人,將武人的暴行都記在了書本上,為後代指明了一條打壓武將軍人的路。

這也是為什麽自宋以後,漢人王朝對於武將多有忌憚敵視的原因。

掌握筆杆子的文人,連看得不爽的皇帝都造黑不誤,何況是武人?

後世的文人是為黑而黑,羅虞朝廷的文人切身經歷過武人為禍天下的時代,那是真的發自內心地黑,不信任。

聽到十三萬禁軍北上,大多人都懷疑起了自己的耳朵。

唯有魏仁浦熱淚盈眶。

當前的黃河形勢很是危急,一旦河堤決口,澶州、滑州兩地數十萬田地以及兩州百姓都有淪為水澤的風險。

面對如此天災,魏仁浦作為此次緊急應對的總指揮,一直與汴京的羅幼度緊密聯系。

澶州與汴京之間相距不過三百裏,朝廷快馬不到半日可達,走信鴿速度更快。

很多時候,一天相互傳訊多達五六次。

魏仁浦不敢在澶州與周邊官吏明說,但與羅幼度的密信中卻表了態:澶州、滑州地理位置,經濟環境,莫不是重中之重,一旦受災影響太大。

在黃河以北的中下遊泄洪,可將損失降至最低。

這是不得已而為之之法。

除此之外,魏仁浦還想到一計。

他們為給黃河減壓,開辟了一條引流工程,采用的是分段施工的方式。

每一個治河行動組的成員負責一段工程,細細算起來就差每個階段的連通。

如果加班加點的連通,也許有一線生機,在泄洪之前,讓工程提前竣工。

這樣就能將黃河水往他們修建的河渠引流,以此來減少澶、滑階段的防汛壓力。

但是魏仁浦對於此法並不報以希望。

原因是沒有足夠的人力。

這半年朝廷征召了三次徭役,動用近乎一百萬次人力。

羅幼度不是楊廣,逮著百姓一擼到底,百姓在水裏挖渠,水下的肌膚都生了蛆都不帶休息的。

對於整個工程的徭役,羅幼度與議政廳的宰相們做了有效合理的安排。

第一次征召二十五萬百姓,三個月為期限。

第二次征召四十萬,同樣三個月為期。

第三次三十萬,準備最後的三個月竣工兜底……

在這最後兜底階段,朝廷並沒有為下一波徭役做準備,要給百姓休息的時間。

災情水患不等人,臨時臨急的調動勞力,集結一定規模的百姓都需要十數日以上,根本就來不及。

魏仁浦壓根就沒去往兵卒身上去想。

哪怕是魏仁浦常年在樞密院工作,與軍方長期接觸,亦不相信武人兵士會在這時候北上增援。

但事實就是十三萬禁軍來了。

魏仁浦看到了希望,禁軍的紀律、力量、耐力都不是尋常徭役百姓可以比擬的。

他們若是全心全意地聽從安排,連通河渠,效率遠勝預算。

魏仁浦帶著哭腔道:“快,都別楞著。都各自回自己的地方,為我們的兵士爭取時間。在他們連通河渠之前,無論如何,都要阻止決堤事件發生。”

治河特別行動組的成員從不可置信,不敢相信的狀態中回過神來,身上的血液都跟著燃起,紛紛高聲應諾,穿戴好蓑衣,冒著雨大步而去。

……

廣武山北麓。

侍衛親軍司虎捷軍都頭孔嘉德看著三個兵士再撬一塊嵌入地裏的大山石,卯足了勁都無法撼動山石分毫,罵道:“幾個廢……蠢蛋,就不知道動動腦子?看你孔大爺的!”

他將自己手上的百斤山石丟在地上,圍著大山石轉了一圈。

大山石也就五六百斤,幾個一合力,搬動並不困難,只是大山石有小半截在土裏,僅靠人力是搬不動的。

三個兵士見孔嘉德走來,臉上不由露出幾分驚恐,紛紛退了兩步。

都是虎捷軍的兵,三人聽過孔嘉德的大名。

孔嘉德外號孔一彪,武藝超群,兇暴桀驁,是虎捷軍的老卒。

虎捷軍的前身是後漢奉國軍,歸後漢第一猛將史弘肇統治。

史弘肇是五代標準的武夫,兇暴嗜殺。他當上輔政大臣之後,朝臣官員只要有一點過錯,根本不問罪的輕重,直接處死。他負責京師治安,有人散布謠言,他將聚會說話的人都殺了,謠言立刻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