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戰略目的

伊審征曾是後蜀宰相,雖奴顏媚上,善阿諛奉承。可真無一身才學自持,又怎麽夠入得孟昶之眼?

這後蜀廟堂多是自詡諸葛地誇誇其談之輩,但能夠誇誇其談也是一種本事。

若無充足的文采打底,又哪裏來吹噓的資本?

伊審征只是心術不正,自身的談吐與宰相的氣度學識還是具備的。

耶律休哥見伊審征氣度不凡,言談中又帶著最初投奔契丹的意思,只是讓王昭攔下,便與之攀談起來。

得知對方曾為後蜀宰相,耶律休哥言語神態也帶著幾分尊重。

契丹漢化極深,論及人才的培養儲備,遠無法與中原相比。

或許契丹廟堂不缺驚才絕艷之輩,然中基層官員卻遠遠不足。

他們往往一人兼任多職,表面上是能者多勞,實際是無人可用。同樣一件事情,效率遠不及中原。

耶律休哥心系契丹國運,也存著為國薦才的心思,誠懇說道:“先生忠義,談吐超凡。我家陛下求賢若渴,不輸於王昭,能力更甚其十倍。在下願向陛下舉薦先生……”

契丹在推薦人才上很是寬松。

只要到了一定地位,都有權力薦才。

而且人才好壞不論,自有中央排查調用,哪怕是舉薦了一個庸才奸邪,也不問罪。

耶律休哥對伊審征表現出來的忠義談吐有些好感,舉薦也是順勢而為,倒也談不上多少上心。

伊審征搖頭道:“在下仕蜀蜀滅,仕高麗,高麗亡,心灰意冷,暫無出仕之念,還望將軍見諒。”

伊審征可不想這麽廉價就將自己交出去。

陳處堯已經領著高麗太子逃出開京。

只要稍一調查,陳處堯與之關系如何,便能知曉。

伊審征自問還是有存在價值的。

耶律休哥勸了幾句,見伊審征真的不願出仕,也不再勸,反正最後將之帶到契丹,出不出仕也由不得他。

人嘛,總得吃飯的。

便在這時,韓德讓從山下走來。

耶律休哥吩咐身旁侍衛,讓他待火熄滅之後,幫著伊審征為王昭收殮遺骸,迎了上去。

韓德讓看著迎面而來的耶律休哥,說道:“已經與藤原師輔說好了,他們退出開城,三日之後,派人接管。我們求人不求財,高麗廟堂官吏以及親眷由我們帶走。此番南下獲取的高麗兵卒裝備也說定留於他們。”

耶律休哥道:“叫你為難了。”

韓德讓微微搖頭說道:“無妨,遜寧方正,見不得這些宵小在情理之中。若非中原勢大,難以抵禦,弟亦不願與他們往來,以後這類事便讓弟來處理吧。”

耶律休哥說道:“謝了!”他放眼環顧四周,此刻天已微亮,開城景象盡收眼中,忍不住感慨一句:“也不知三日後,會是怎番景象。”

韓德讓道:“你我兄弟皆身負血海之仇,一切當以大局為重。”

耶律休哥並未接話,他深知韓德讓因其父死於羅幼度的離間計,對於羅幼度是恨之入骨。

他父親也一樣陣亡於桑幹河畔,敗亡於羅幼度之手,但他心中卻並未有如韓德讓那般怨恨。

為將者,馬革裹屍,本就是一種宿命。

有機會,為父報仇,未嘗不可,但他沒有如韓德讓那樣,將之當為心魔。

他更想的是讓契丹強大……

耶律休哥轉移了話題,說道:“剛剛在為兄遇到一人,叫伊審征,曾擔任過孟昶的宰相,為人頗為忠義……”

韓德讓笑道:“能讓遜寧看中,必然不凡。”

他們用了三日,將高麗廟堂貴胄往北遷離,將開城讓給了倭國。

一群如狼似虎的賊寇,如餓狼般湧進了開城,釋放著獸性……

……

羅幼度得到高麗覆滅已經是一個月以後了。

張進帶著請罪的語氣說道:“契丹、倭國瓜分了高麗,他們控制了所有出海口,禁止舟船出海。我們的人一時間無法將消息及時送出。臣辦事不利,懇請陛下贖罪。”

“無妨!”

羅幼度深知潛伏人員的不易,說道:“高麗與我國隔著廣闊大海,他們在敵內部無依無靠,能夠將消息傳來,已經很不錯了。張卿對下莫要苛責……”

他看著手中關於高麗的消息,看著契丹將開城讓給倭國,看著倭國在開城大掠三日,一股厭惡湧上心頭。

壓下心底的不適,羅幼度帶著幾分凝重的問道:“可有陳處堯、伊審征的消息?”

張進微微搖頭道:“兩位先生現在消息全無。”見羅幼度臉上帶著幾分擔憂,勸說道:“陛下安心,伊先生最後一次傳來消息說陳先生帶著高麗太子走了,陛下出兵高麗以後,他自會響應。至於伊先生。他應該隨著高麗的官員給押解至契丹,相比倭國的暴虐,契丹存著幾分仁義,應該不至於遇到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