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手忙腳亂

羅幼度一直留意著戰場的一舉一動,見對方的萬全陣已經在高速運轉,進一步確定了自己用對了辦法。

萬全萬全,這個所謂的萬全陣,成也萬全,敗也萬全。

這世上從未有萬全的事情。

趙匡義的萬全陣的核心就是大陣套小陣,大陣的弱點,以小陣地靈活運轉來彌補。不同的打法,不同的進攻方式,產生的效果大不相同,也就需要多個小隊負責接應。直接導致了大陣包小陣,越包越大。

一般的陣法大小適宜,大到幾萬人,小至百十人都能適用。但萬全陣不一樣,依照趙匡義的假象,大陣全部實施,至少要十萬人以上。

歷史上更加恐怖,因為有他哥給他留下來的班底,平戎萬全陣更是需要可怕的十四萬大軍才能成型,其中中軍兵力就達十一萬,還要細分步、騎、車、拒馬、長槍、床子弩、步弩、步弓、刀劍、盾牌,甚至於每一軍都需要建造一個瞭望樓,便於探查敵情以及接受中央指揮。

現在八萬人的大陣,已經是經過趙匡義特別精簡了。

但就是八萬人,也不是趙匡義能夠指揮的。

尤其是這個所謂的萬全陣每一個小陣需要接收各種微操。

現在面對禦營司、殿前司、侍衛親軍司的三面進攻還能夠維持不亂正常運轉,已經很考驗指揮能力與兵將的素質。

但很明顯,從戰場上的反饋來說,這已經是趙匡義的極限。

如果他相信耶律休哥。

以耶律休哥有那能力,完全可以解放他右翼軍的壓力,他只需面對殿前司、侍衛親軍司,情況將會有所好轉。

可現在他將主要注意力放在了耶律休哥身上,導致了前軍、左翼軍的整體反應都慢一個档次。

這細微的變故,並沒有逃過羅幼度的眼睛,他對身旁的傳令兵輕輕地說了一句,道:“讓韓令坤、高懷德、曹彬不要墨跡了,給對方加加速。”

戰鼓之聲,轟然作響。

四方鼓手聽到這激昂的聲音之後,跟著旋律敲響了面前的戰鼓……

便如後世的沖鋒號角一般,高懷德、韓令坤、曹彬幾乎在同一時間下達了沖鋒的命令。

不論是韓令坤、高懷德、還是曹彬,他們無一例外都招呼著麾下將士沖鋒。

韓令坤大虞朝一號人物,高懷德大虞朝軍方三號人物,曹彬後起之秀,職位不高,但他的實權僅次於韓令坤……

大虞朝廷在羅幼度的影響下,始終維持著唐朝、五代的尚武風氣。

不管什麽身份,什麽地位,該沖的時候若是慫在後方,那會給人瞧不起的。

哪怕是韓令坤、高懷德、曹彬這樣的地位身份,在得到全軍突擊的命令以後,也會毫不遲疑地率部沖殺。

他們的奮勇向前也會給麾下兵卒以良好榜樣。

韓令坤、曹彬是指揮著大部隊一同沖鋒,身旁有著親衛隊相護,加上穿的鎧甲都是羅幼度賞賜的最新款戰甲。這個時代最強的工藝,尋常刀劍難傷,只要不是潰敗,危險系數並不大,還能隨時在親衛的掩護下指揮戰鬥。

但高懷德卻不一樣。

這廝在趙匡胤死後,看誰都是匹夫。

他將指揮權交給了自己的副手田重進,自己領著一千親衛奔著耶律奚底的方向就去了。

他並不知道耶律奚底的名號,也不知道他是契丹第一勇士,只是在觀戰指揮的時候,發現對方殺了自己不少的部下,最先迎戰的張崇貴也給他一擊劈砍,震飛了手中的兵器,腰部也吃了一斧子。

若不是大虞冶煉技術發達,將官的鎧甲質量過硬,怕是有生命危險。

饒是如此,也去了半條命,給搶救下來以後,完全動彈不得,沒有一年半載地休養,難以恢復。

高懷德孤高,但實際上面冷心熱,他就是自持自己勇冠三軍,找耶律奚底給屬下報仇去的。

高懷德並沒有任何表情,也從不給自己打氣,更沒有任何鼓舞士氣的舉動,白馬銀槍一人一騎直接撞進敵陣。

他手中的銀槍盤旋飛舞,左右揮挑。他的招式並不復雜,就是簡單的幾下,攔、拿、紮,可偏偏簡單的招式在他手中有著莫大的威力,隨手的紮刺就能帶走一條性命。只是幾個呼吸之間,他的面前竟然出現了一個真空地帶。但凡進入他長槍範圍之內的敵人,無不被他刺殺下馬。

在這滿是敵人的戰場之上,他居然殺得敵方近不了身。

高懷德的親衛都是他親自挑選出來的勇士,還有一些是他高家的戰仆,與之配合默契他們熟練的跟在高懷德的身後,護住他的左右翼的同時,將高懷德沖殺出來的口子跟進一步的撕裂。

高懷德的表現全看在羅幼度眼中,來到這個時代,他也想過自己練就一身好武藝,沖鋒陷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