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妾身這裏沒問題

議政廳綜合了真臘、占城的消息,由潘美向羅幼度匯報。

羅幼度接過手中的來信,細細閱覽,見兩國內部各自的問題,發出了爽朗的笑意:“南方之事定矣。”

他自然也看出了這兩封信背後的意義所在。

尤其是趁勢在真臘國駐兵,更能穩固南方的局勢。

真臘位於東南亞的核心,東南亞的地域就那麽大,想要出現一個影響局勢的大國,逃不開占據真臘這一途徑。

真臘國中有大虞朝駐兵,東南亞就不可能出現歷史上如吳哥王朝這樣的南方大國,只要朝廷的控制力不削弱到一定程度,南海就是華夏的後花園。

他看著議事廳給出同意在真臘國駐兵的建議,帶著幾分欣慰的看著潘美道:“這真臘國建設軍營駐兵是你的主意吧?”

潘美微微作揖,說道:“是屬下愚見。”

羅幼度道:“朕便知道唯有仲詢有此遠見。可象、則平、多遜他們皆是當世之英傑,然對外眼見,還是受到舊時制約。唯仲詢開創之心,才能提出如此建議。”他一邊往下看,一邊問道:“在議政廳理事,可還順利?”

潘美道:“趙相、盧相對臣多有照顧,竇相清介高雅,雖不喜臣,卻也沒有為難。薛相為人友善,多次為臣介紹廟堂官員,請臣參加各種聚會,幫助臣結識了不少的人。”

潘美這並非在背後說人不是,打小報告,而是他懂羅幼度的心思,將其他四相對他入相的反應一一道明。

羅幼度滿意的頷首點頭,趙普、盧多遜、竇儀、薛居正的反應並沒有超脫他的掌控。

讓潘美入相是一次試探,也是一次對於未來武臣力量的鞏固。

羅幼度毫不懷疑未來的文臣力量肯定會超越武臣,這是任何人都無可避免的事情。

打天下需要武人,坐天下治天下還得靠文臣。

地盤越大,需要的文臣越多。

就算再如何維護文武之間的平衡,未來文臣的力量一定會蓋過武臣,尤其是廟堂之上的話語權。

羅幼度並不打算強求武臣在廟堂上能夠與文臣一較長短。術業有專攻,除了個別文武全才的絕頂人物,在治世上鮮有武將比得上文人。但武臣在廟堂上一定得有自己說話的地方,不能是非對錯都讓文臣把握。

廟堂五相武臣至少得占據一或者兩個席位。

不過文人在這方面很是重視,莫說他們不願意跟武人分享,就連自己人他們都排斥,甚至在內部自己定下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有不高中進士就不配擔任宰相的說法。

這也是趙普一直受到鄙夷的原因,就趙普那文化水平,讓他考進士,還不如給他一把刀,上陣殺敵搏個出身更加容易。

面對這種情況,一個武臣入相談何容易?

宋琪這次一鬧,反而給了羅幼度塞潘美入相的機會。

趙普、盧多遜向來見風使舵,薛居正是個老好人,竇儀反對也沒多大意義。

何況竇儀的性子羅幼度了解,他不支持只是擔心武將幹政,歷史重演,在沒有涉及底線的情況下,他不會貿然反抗。

但是是宋琪若在,他必然會帶頭反對潘美入相,哪怕他們兩人當初一並在禦營司效力,關系很好。

他所代表的的早已不是他自己一人。

羅幼度看著議事廳對單馬令王子蘇耶跋摩的處置方式,流放倭地石見銀山。

他回想了一下,說道:“此人就殺了。”

潘美心下意外,並沒有遲疑,應諾下來。

羅幼度想起了對方就是歷史上將吳哥王朝推向巔峰的柬埔寨三神王之一,在後世他還跟著朋友去蘇耶跋摩建造的空中宮殿遊玩過。

南海諸國現在翻不起風浪,羅幼度也不懼怕蘇耶跋摩,但是能夠動動腳趾覆滅的隱患,他向來不吝嗇將對方弄死。

就如成吉思汗的祖先,甭管未來會不會有金木真、銀木真,反正不會再有鐵木真了。

潘美想要告退。

羅幼度想到一事,道:“仲詢不急著走,朝廷諸事上得正軌,現在南邊也隨即安穩,朕心中歡喜,你留下來陪朕喝上幾杯。可惜國華不在,未能湊上一局。”

潘美自不會拒絕,一臉榮幸,說道:“其實還有一件喜事,未曾傳來。”

羅幼度略一思索便道:“朕猜猜,可是東方倭國?”

因一直言語不通,與蝦夷國愛奴人的交涉也取得了進展。

愛奴人一直困於北海道,祖祖輩輩都在跟倭國打仗,便如坐井觀天的青蛙,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本來就言語不通,更不知大虞現在實力何其龐大,對於降服一事,並不熱衷。

對於他們,羅幼度已經失去了耐心,他是打算以愛奴人鉗制倭人,這才減緩了平推倭國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