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調戲聖女

羅幼度看著眉飛色舞的穆寧,眼眸中也露出一絲笑意。

摩尼教在西方的興盛,最大的得利者正是他這個大虞皇帝。

漢傳的摩尼教除了崇尚聖火光明不變,內裏夾雜了許許多多東方的思想與價值觀。

摩尼教起源於波斯人摩尼,但在全新的教義中加了一句“摩尼曾言:聖火燃於東方”。

當年趙普為了提高洛陽的地位,為修葺洛陽提升洛陽地位作準備的時候,上演了一出鳳凰出洛的戲碼,此事過於玄幻,至今都為洛陽百姓津津樂道。

摩尼教的幾位寶樹王在“翻譯”波斯文教義的時候,將此事引用入典籍之中,來佐證摩尼教的聖火在洛陽。

至於那一只洛陽本地人親眼目的的鳳凰已經成為了摩尼教的護教神獸。

羅幼度還記得自己看到這一幕的復雜心情,對於摩尼教的前景少見的抱以樂觀的態度。

因為他們足夠不要臉,已經有了佛門信徒的風範。

楊廣為了炫富,在上元節通宵達旦的燃花燈,佛教硬是將之套在自己身上,編出了燃燈浴佛。

摩尼教也開始盜用典故,編寫得活靈活現,一點也不亞於對方。

果然這種融合“現實”的假話最吸引人,已經有不少回鶻人特地來洛陽朝聖。

漢傳摩尼教借著大虞朝廷的勢,憑借回鶻人信奉摩尼教的先天優勢,為宣揚東方思想打響了第一槍。

穆寧帶著幾分喜悅的說著摩尼教的情況,但見上首的大虞天子眼中露出幾分好笑神色,不免略微尷尬,這剛剛能夠流暢說的漢語,開始結結巴巴起來。

羅幼度見狀,笑容直接顯在了臉上。

穆寧心中有氣,卻也不敢顯露,只能憋著,悶悶的道:“陛下召民女來,不知何事?”

羅幼度繃著臉佯怒道:“這話說的,無事便不能找你了?”

穆寧嚇了一跳,漢語博大精深,她憑借過人的天賦,用了兩年時間,已經做到正常交流,但還是分不清這種真怒還是假怒,想著不久前剛剛學會伴君如伴虎,與喜怒無常這些詞匯意思,有些惶恐。

大虞海納百川,實力強勁,確實是最佳的布道之處。

但在這裏皇權大於神權,大多數的神仙甚至都是皇帝冊封的。

摩尼教的未來,就寄托於面前這個男人,將他惹怒了,可沒有好果子吃,忙道:“民女不是這個意思?”

羅幼度追問:“那是什麽意思?”

穆寧完全不知怎麽解釋,這一緊張言語詞匯容易混亂,自己都不知道應該說些什麽:“就是那個意思。”

“那個意思是哪個意思?”

穆寧腦中一片漿糊,破罐子破摔道:“就是一切聽陛下的意思。”

羅幼度聽得一怔,細細上下打量,面前的波斯聖女確實別有風味,尤其是那雙眼睛。

穆寧嚇得一縮:“民女不是這個意思!”

話一出口,她自己都覺得熟悉,生怕對方再來一句“那是什麽意思?”

羅幼度適可而止,並沒有過於為難,回到了正題:“讓你們準備的人,準備的怎麽樣?”

在摩尼教整理出漢化教義的時候,羅幼度便讓穆寧、胡德、奧斯古丁選出一批來自西域諸國的法堂主與純善人,讓他們學習漢化教義以及漢語。

摩尼教除了高高在上的教主、聖女以外,還分五個階級,分別是承法教道者、持法者、法堂主、純善人以及凈信聽者。

承法教道者就是十二寶樹王,在華夏這裏他們自然不能稱王,持法者類似於地方主教,法堂主等同傳道長老。純善人就是入教信徒的意思,等同有了度牒的道士、和尚。至於最後的凈信聽者就是廣大信徒百姓。

羅幼度一路給摩尼教開綠燈,可不只是讓他們跟佛教打擂台的。

摩尼教的舞台在西域在西方,兩年的沉澱,大虞現在是兵精糧足,西域的李聖天已經快支撐不住了,再拖下去反而會誤事。

西域脫離漢人掌控太久,而且上百年都未接觸往來,那邊的百姓早已經不知漢話,失去了對東方華夏的向往與尊重。

與西方的征服掠奪不同,對於華夏而言武力征服只是一種手段,讓對方歸順臣服才是東方獨有的特色。

羅幼度不否認自己開疆擴土的野心,但他的野心絕不是建立在野蠻屠戮之上,並不單純為了財富。他要將漢文化,華夏文明宣揚出去,讓華夏成為世界的中心。

西域人重視宗教信仰,那就讓披著華夏文化的摩尼教作為溝通的橋梁。

穆寧作為摩尼教的聖女,是純潔的象征,自出生以後就給灌輸獻身明尊的思想,哪裏經歷過這種情況?但見對方適可而止,大松了口氣,壓下那點點的不適,正容道:“已經挑選出來了,都是我教虔誠的使徒,只是對於漢語的學習,進展有些緩慢,只能做簡單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