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快回來吧,易家怡(第2/4頁)

“有人判斷說,這個案子恐怕要往半年、一年甚至兩三年上去走。很有可能兇手做了幾單後,忽然賺了筆大的,收手後隱藏在人群中,一生不再辦案,我們再也捉不到……後面的事你明白了,無非是民眾施壓,警察處長那邊壓力太大,新界北CID一商量,找個死刑犯,這個罪也給他一按上……”

Bonnie冷哼一聲,沉默幾秒後又一聲嘆息。

他也沒有什麽好瞧不順眼的,這種事以往也不是沒發生過,哪怕現在能測DNA,能看指紋,還不是一堆懸案。

現在因為有一些冤案被翻案,許多民眾要求取消死刑,以便案件如果查錯,尚有補救機會……

“總之,在民眾眼中,案子是會結的。”

“陌生人辦案一向很棘手,因為涉事人員多,光查這些人的社會關系,就會耗時許多天。要查一個不在一個地方停留的兇手,是非常難的。”方鎮嶽倒沒有太多情緒流露,只公事公辦地評價。

“對,對對。我那個朋友也提到了這一點,從幾個受害者住處的距離來看,兇手是移動作案的,並不會在一個地方停留。哎,不愧是CID優秀老警探啊,我沒說出來的信息,你一聽就明白了。”Bonnie撓撓頭,又開始慨嘆自己的職業規劃,“看樣子我果然不適合做刑偵。”

“都是經驗磨出來的。”方鎮嶽伸了個懶腰,最後提點道:“你要是想學刑偵,多跟你的新學生聊聊吧,比我敏銳,比我有潛力。而且側寫、犯罪心理學這方面都很強。”

“你說易家怡?”Bonnie挑眉。

“當然。”

“……行啊,那我今天晚上吃飯的時候,跟她聊聊。”

兩人也沒再寒暄,果斷道別就掛了電話,兩個糙漢子,毫無客套話說。

從這天起,PTU訓練營裏的學員們便發現,每天晚上教官Bonnie都會跟易家怡學員坐在一起,問題一問起來,就是一籮筐一籮筐的。

幾天後,大家都知道了,易家怡學員,已經反過來做了Bonnie教官的老師。教起人來,頭頭是道,很了不起。

於是,跟易家怡同桌吃飯的人,逐天增加。

這一期訓練開展一個月後,PTU長官來訓練營視察時,便見到了這樣奇異的一幕——

一張可坐6人的長桌邊,記著13個人,大家肩膀頂著肩膀吃飯,居然也不嫌擠。

要說是因為桌子緊張嗎?明明其他飯桌都空著……

新界北滅門案發生期間,西九龍重案B組也出了一個新案子。

一個渣男死在自己家裏,頭部鈍器傷。

從犯罪現場情況判斷,是熟人作案——沒有破門痕跡,門口沒有撕打痕跡,室內東西翻倒情況更像是兇手殺人後刻意為之。

但警方沒有找到兇器,室內指紋眾多,據鄰居稱他們家經常開party,這男人光女朋友就四五個,之外還有一個長相很漂亮的男朋友。

他還欠債,曾被債主上門潑漆砍門索債……

總之就是社會關系復雜到令人咋舌,B組探員光是捋他的社會關系,就用了好幾天。

查這些社會關系,又用了一個多星期。

查好後再一個一個的審,一個一個的問,一個一個的走訪和了解這些社會關系近期的經濟狀況、情感狀況等等。

最後各個都看著可疑,各個都要查。

不斷有新的東西送到法證科,不斷有新的角度要去問法醫部。

新的東西被證實無用,或有一點用,接著都是繼續查……

如此近一個月後,連方鎮嶽都有點坐不住了,想去訓練營將家怡拉回來。

到這個時候,大家才開始認真回想過去大半年探案的效率到底有多高,破案速度到底有多快。

西九龍CID周會時,方鎮嶽自己都忍不住在會議上提及了最近的破案效率問題,表明家怡對B組的重要性。

也復盤反思,表示要幫助團隊均衡成長,自己同樣要努力加把勁。

黃警司倒是表現的很平常,往常就算沒有家怡,B組的破案速度也不算慢。

天才難得,他可不會因為見識到家怡的敏銳性,就要求所有人都如此。只要盡力,有責任感,保持在一定的破案率之上,也就很好了。

“等易家怡特訓回來,除了破案之外,多做分享會、溝通會吧,警隊只有一個專家還不夠,如果易家怡能培養出一群專家,一群神探,那就厲害了。”

會後,黃sir一邊往外走,一邊與方鎮嶽道。

“OK,sir.”方鎮嶽點了點頭。

回到B組辦公室後,他繼續帶隊按部就班的做事。

窮舉法,歸納法,仍是主力方法。

演繹法則作為輔助,不敢確定自己想法的情況下,絕不盲目揣測和斷定案件方向——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家怡,大多數人的‘感覺’恐怕都沒那麽準。

為避免誤導,避免‘選錯方向’可能造成的耗費更多警力和時間,方鎮嶽努力壓著情緒,保持著耐心,努力維持著團隊裏每個人的情緒和士氣,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