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六章 這個大唐,還有希望(第3/3頁)

誰否定了那幾套典籍,誰便是在砸咱們的飯碗,在毀咱們的一生。

那,便是咱們的生死大敵。

莊秦忍不住說道:“咱們讀書,終究還是要讀那幾套典籍!”

呵!

李文敏呵呵冷笑,“你懂什麽?”

呃!

莊秦等人想過李文敏的各種應對手法,早有手段等著。

前面說了,在北疆之外的人看來,北疆便是窮山惡水之地,所以,沒人願意來這旮旯。

北疆文教一向也擡不起頭,每年科舉,北疆過關的人數很是感人。久而久之,在天下讀書人的眼中,這裏便是教育的荒漠。

連帶著,北疆的教授什麽的,都被人看不起。

但沒想到的是,李文敏會給他們來個……你懂什麽?

這是刺果果的打臉。

若是楊玄在,會說這才是李文敏的本性。

只是自然而發。

並無打臉之意……他要打臉也不靠這個,而是靠……學識。

毛南生的學問在這群人中最為出色,莊秦給了他一個眼色,毛南生出來,“學生正有疑惑之處,還請先生指點。”

不等李文敏拒絕或是答應,毛南生就說道:“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李文敏擺擺手,“停了!”

毛南生拱手,“還請指教。”

李文敏說道:“這段話是教導做人的道理,明白知曉就可,琢磨來琢磨去,有意思?修身治國平天下,話說的好,可幾人能遵行?

一個個大義凜然,正人君子的臉嘴。

可老夫當年在長安看到的卻是蠅營狗苟。

一個個為了科舉,爭先恐後給權貴投卷,低三下四的哀求權貴的門子。

但凡權貴給個笑臉,就差下跪叫耶耶!

就這樣的心性,這番話能有用?怕是當面背的好,說的大義凜然,回過頭卻只顧著貪腐,只顧著鉆營!”

大唐科舉很有趣,武帝時大興,到了當今,科舉已經成了一門產業。

什麽意思呢?

大唐的科舉取士,並不是那等公平公正公開。而是看關系。主考官執掌科舉考試,但誰中選他卻無法做主。

某個考生來長安,投卷某位權貴,權貴一看,大才啊!此人老夫要招攬,就去尋主考官:哎!哥們,這人是老夫看好的,給過了啊!

主考官自然不會為此得罪人,只要不是太差,沒問題。

哥們有眼力,回頭老夫請喝酒,美人雲集,榨幹你!

主考官樂了,“誰怕誰啊!”

於是,考生高中,得以為官,走向人生巔峰。

權貴成了他的恩主,此後這位考生的地位越高,權貴的收益就越大。

而主考官也沒拉下好處,考生要感激他,權貴還得欠他一個人情。

這,便是三贏。

比雙贏還多一贏。

看到這裏都明白了,所謂的科舉,不過是一個過場。科舉取士的原則不是才華,而是關系。

沒有權貴看重你,你不願意投靠權貴,才華再高也白瞎。

所以,大唐的科舉,大部分是上等人的子弟過關。這些人關系網硬紮,加之這個時代普通人沒法讀書,故而被他們壟斷了科舉。

於是,上等人的子弟依舊是上等人,普通人的子孫依舊是普通人。

這些落榜的士子大多都有背景,錢適這等縣主簿的子弟少見。

李文敏一番話令士子們面紅耳赤。

隨即,李文敏冷笑,“你等不服?”

隨即他把莊秦的那段話剝開來,旁征博引,加入了許多自己的理解。

士子們聽的出神,等他停止後,這才清醒。

大才啊!

這等大才竟然在北疆教書!

有人甚至生出了拜師的心思,“不知先生可收弟子?小子瑯琊馬氏……”

他不提出身還好……李文博負手而立,不屑的道:

“蠅營狗苟之輩,不收!”

那士子惱火,邊上有人相勸,“這人一看便是目中無人之輩,別招惹他!”

外面門子說道:“見過副使。”

楊玄來了,笑吟吟的進來。

先前一臉尖酸刻薄的李文敏,此刻清瘦的臉上多了誠摯的笑意,就像是見到了多年師長般的姿態,帶著些恭謹迎上去。

“見過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