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六章 出去(第2/3頁)

老夫站在廟堂之高,看到的卻是江山搖搖欲墜,廟堂中的君臣卻置之不顧,只顧著爭權奪利,只顧著謀取私利。老夫回家作甚?回家看著江山板蕩?”

“可來到北疆,老夫卻看到了一片火熱景象,加之你和劉擎極力相邀,不禁便心動了。”宋震突然笑道:“後來老夫才想到,當時自己想留在北疆,不只是對長安絕望,更是對你的期許。在那個時候,南疆內部矛盾重重,唯有北疆,不但能抵禦強敵,更能積極進取。”

我就像是暗夜中的螢火蟲,引得宋震飛來。

楊玄笑了笑,“後來可曾想過北疆的結局?”

宋震點頭,“你沒透露身份時,老夫也想過。最有可能的一種……是你自立,自成一國。隨後若是你能擊敗北遼……你會忍不住調轉刀口,沖著長安咆哮。隨後出兵,滅了大唐。”

“那您為何還在為我效力呢?”

宋震嘆息,眼神蒼涼,“你,好歹是大唐人!”

“那皇帝不是?”楊玄覺得這個邏輯有問題。

宋震搖頭,“他的一舉一動,更像是大唐的敵人!”

楊玄默然。

耳畔,朱雀說道:“天下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小玄子,你幹的真不賴!”

是啊!

楊玄微笑,我幹的真不賴。

能在不透露身份的情況下,令宋震盡心輔佐。

宋震屈指叩叩案幾,“準備打哪?”

楊玄的手指頭在地圖中緩緩一動,擡頭。

“兵無常形,隨機而動!”

他的手指頭點在了坤州上。

“坤州?”

“坤州!”

……

“國公。”

楊玄剛和宋震商議完畢,有小吏來尋他。

“何事?”

楊玄把地圖卷起——上面有些炭筆畫的線條,若是被有心人發現,這便是重大情報。

小吏說道:“州學裏有學生鼓噪。”

“為何?”

“說是讀書不能科舉……荒廢時光。”

“這是對我不滿了?”

楊玄笑了笑。

可他的笑容落在宋震的眼中,卻像是獰笑。

宋震勸道:“子泰,那些都是年輕人,好生說。”

楊玄笑道:“您知道的,我歷來都是講道理的。”

宋震點頭,隨即去尋劉擎。

“州學鬧事?”

劉擎最忙,剛得空,還沒來得及喝口茶水,聞言罵道:“一群人吃飽沒事幹的!”

“子泰不會……”宋震有些擔憂最近越發果決的楊玄會下狠手。

“州學中,多有豪強子弟。子泰對豪強的態度你是知曉的。”劉擎也為之頭痛,“按他的手段,弄不好就會把州學給拆了,重起爐灶!”

“沒錯,老夫就擔心這個。”宋震說道:“子泰以前還能隱忍,如今卻越發的犀利了。”

劉擎嘆道:“你覺著,能威壓北遼的子泰,還需要隱忍嗎?”

“好像,不需要了。”

……

對於北疆節度使府來說,最重要的是人才。

有了劉擎,楊玄才能肆無忌憚的率軍征戰。

有了宋震,楊玄才能不時給自己放個假。

人才不嫌多,但在這個關鍵的當口,人才必須是信得過的。

陳國之前,人才多是征辟而來。而征辟的對象,多是世家門閥,豪強人家。

有人說那是以門第取士,可在那個時代,普通人家能不餓死就算是幸運,讀書的耗費能讓他們破產。

故而讀書人幾乎都出自於上等人家。

所以,人才征辟自然也只能從那些人家挑選。

這便是上品無寒士。

到了大唐,這種情況好了些。各地都有學校,雖說進學校的多是殷實人家,可好歹平民也有些。

這就給平民逆襲提供了機會。

雖說少。

但總算是開了一道縫隙。

“學校和科舉是最大的善政!”

直至執掌陳州之後,楊玄才深刻理解了科舉對於中原的重大意義。

他此刻站在州學門外。

韓紀點頭,“就說老夫,若是千年前,老夫這等出身休想出頭。故而提及武皇,老夫總是充滿敬意。”

科舉乃是前朝發明,不過彼時社會環境僵化,平民就算是能參加科舉,也只是陪殺場。

直至到了武皇時期,科舉才正兒八經的成為大唐取士的渠道。

州學教授湯偉急匆匆的出來,見到楊玄,松了一口氣,行禮,“見過國公。”

“在鬧騰?”楊玄指指裏面。

站在這裏,隱約能聽到嘈雜的聲音。

湯偉苦笑,“國公贖罪。從國公與長安鬧翻之後,長安就斷了咱們科舉之路。州學出來的學生,竟然只能留在北疆……”

“等等!”

楊玄打斷了他,“只能留在北疆,你的意思,留在北疆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