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我來(第2/3頁)

“繈褓中自然不算,算起來我從未見過您。我對您的印象都是聽說。楊略大概是擔心引發我的猜測,故而從不提及您的事。”

“直至我到了長安,曹穎和怡娘他們告知了我這一切,我……您不知道,當時我就想跑,離的遠遠的。”

“當我得知自己的對手是皇帝時,我便害怕了。您別怪我,那時候我就是個鄉下少年,赤手空拳想討逆……我覺著還是尋個地方安生度日比較好。”

“我在元州鄉下長大,苦不苦?苦!十歲之後,我幾乎便是泡在苦水中長大的。別人家的孩子有耶娘疼愛,我的耶娘卻只知曉苛待我。”

“我後來才知曉,他們的態度轉變,是因楊略被鏡台的密諜追殺遠遁,每月的錢財沒了。於是我便變成了一個麻煩……您可知曉鄉下無知之輩會如何處置麻煩嗎?”

“我一直沒對人說。在我十一歲的某個夜裏,我白日裏沒吃飽,喝多了水,夜裏起來小解。沒出門,便聽到哪對夫婦在商議,想把我賣了……他們說我長的頗為俊美,有人願意出大價錢……”

“當時我不知一個俊美的孩子為何值錢,直至在長安待了許久,這才知曉,原來,有人專門養著這等孩子少年,供那等喜愛男風的人享用。”

“那一夜之後,我覺著天塌了。”

“我拼命想挽救這一切,於是我努力做事,努力狩獵,只求他們給我一個笑臉,莫要把我賣了。”

“我說這些,不是想向您抱怨什麽,我只是想告知您,這一切苦難,最終成就了我。”

“在我的眼中,您是個……無畏的人。”

秦王想了想,“他們說,當初祖父和祖母最是疼愛您,說您是我家麒麟兒。帝後與太子之間親密無間,可謂是典範。”

“韓紀他們告訴我,當時的大唐看似如花似錦,可您卻看到了底下暗流洶湧,危機四伏。”

“您建言遏制土地兼並,保住府兵制;您建言削減對宗室的供養,削減對權貴大族兒孫的封賞;您建言入仕必須經過科舉考試;您建言整頓軍中;您建言要壓制世家大族……”

“您說,若是不革新,大唐國運必將衰亡,且,不超過百年。”

“您說,隨著土地兼並的蔓延,府兵制必然會崩壞,隨後各地軍隊失去兵員補充,唯有就地征募壯士,如此,地方將會成為藩鎮,大將必然跋扈。”

秦王是真的佩服父親的眼光,哪怕是到了今日,孝敬皇帝的當年的論斷依舊有重大參考意義。

“您說,隨著世家大族勢力的膨脹,他們必然會把目光轉向帝王,與帝王爭權奪利。”

楊松成等人便與李泌明爭暗鬥,以至於朝堂之上烏煙瘴氣,國事不管,先搶奪權力再說。

“您說,隨著封官泛濫,繈褓中的孩童也有官身,為官自然就成了買賣。於是貪腐橫行,官員與地方大族勾結,與世家大族勾結……”

“您說,隨著土地兼並越演越烈,百姓流離失所,若是不加以遏制,遲早會爆發叛亂。石忠唐的叛亂看似因為異族將領野心勃勃,可若非百姓的日子越來越難熬,流民越來越多,石忠唐反叛豈會如此順遂?”

若是百姓不曾對這個大唐失望,乃至於絕望,石忠唐何以能穩住南疆?

“您所說的一切,都一一應驗了。”

“可您的建言,卻成了那些既得利益者們的心頭刺。”

“我問過多人,他們都說您英姿勃發,不是那等好女色之輩。可當年您卻是因為此事栽了跟鬥。”

“當初祖父與祖母中毒,都說是您動的手。於是一壺鴆酒送走了您和阿娘。後來祖父祖母發現不對,可您卻早已離去。”

“這一切是誰在操縱?我一直在查。那些人不但是您的對手,也是我的對手。他們中有多少人此刻看似恭謹的對我行禮,暗地裏卻在籌謀對我下手,對此我不得而知。”

“那些地老鼠躲在暗中,陰郁的看著我進了長安城。隨後,他們會得意洋洋,暗地裏說,當年我等讓孝敬皇帝狼狽不堪……看呐!帝後的愛子死於我等之手,我等卻依舊逍遙。這是何等的快意!如今他的兒子來了,讓我等再度聯手,送他歸西!”

“您在下面也在恨著他們吧?”秦王眸色微冷。

“我會把他們找出來,讓他們悔不當初,讓他們死無葬身之地。”

“您那個好侄兒李泌如今躲在蜀地,隨行的還有李元。您的遭遇,我想和他們父子脫不開關系。您這些年定然也期待著上天能給那兩個畜生報應吧?可惜並沒有。不過,上天不報,我來!”

“韓紀曾說,您當初離去之前頗為從容,唯一不舍的便是自己多年來的努力並未收到成效。那些建言,那些革新,在您被廢之後,就一一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