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磨刀石(第2/3頁)

秦澤進去,皇帝問道:“使者怎麽說?”

“是有人建言不分巨細把奏疏送來軍中。”

“楊修第二!”皇帝搖頭,不屑的道:“不,楊修至少能揣摩到帝王心思,這些人,卻不知朕最厭惡的便是這等小聰明。”

“是,這些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秦澤說道。

臣子揣摩帝王心思是常事,包括劉擎等人也是如此。可你揣摩就揣摩吧!自作聰明就是犯蠢!

在那些人的眼中,帝王和太子之間的關系更多是君臣,越是恭謹越好。

可在皇帝的眼中,君臣之間,先是父子!

顛倒了秩序,偽帝和太子之間的慘劇就不遠了。

別說是奏疏,就算是阿梁真的動了幾個不聽話的臣子,皇帝也只會暗中叫好,順帶叫人回去給太子吃一枚定心丸——我兒牛筆!

但他不能鼓動太子去這麽做。

你可以自己琢磨,但不能要朕來手把手的教你。

這便是皇帝的教子方法。

沒多久,錦衣衛送來消息。

“太子舍人張強建言太子當每日早期後為陛下祈禱,每日的政事當多聽劉相等人的看法,少說話……另外,不分巨細,有事當立即飛報陛下……”

秦澤發現皇帝的臉上多了冷意。

皇帝屈指在案幾上叩擊著。

“他這是想讓阿梁成為一個唯唯諾諾之輩嗎?其心可誅!”

秦澤心中一顫,想到了那位張太傅。

皇帝登基後,隨即便冊封了太子。東宮的人手也陸續配齊了。

按理,太子太傅等職當由劉擎等人兼任,但皇帝卻在東宮大量用了北疆系之外的官員。

有人贊美,說皇帝深諳制衡之道。

是啊!

皇帝身邊大多是北疆系的官員,東宮再如此布置,北疆系一家獨大,如此,劉擎等人的影響力也就太大了。

張強乃是老臣子,德高望重,作為太子太傅是夠格了。剛開始時,他整頓東宮頗為得力,皇帝甚至還賞賜了他一萬錢。

可這才多久,張強竟然就摻和了皇帝父子之間的事兒。

秦澤想到了一件事兒,出征那一日皇帝先出宮,他要晚些。在出皇城的路上,他看著不少官員明顯的放松了許多。

那一刻他沒仔細琢磨,此刻想來,那些人是在畏懼皇帝。

皇帝一走,許多人該撒歡了吧!

張強,只是其中之一。

這事兒不可隱瞞。

秦澤想到這裏,說道:“陛下,當初奴婢出皇城時,見到不少官員都面露輕松之色。”

“當朕是老虎?”皇帝神色依舊冷冷的,“張強是老臣子,自然該知曉朕對阿梁的情義非同一般,可他卻依舊攛掇阿梁如此,是何居心?”

老臣子,可不代表人老實。

秦澤見茶水沒了,就出去叫人弄來。

再回身,就見皇帝冷笑道:“朕倒要看看,這些人能弄出什麽名堂來!”

陛下竟然不管?

秦澤愕然。

“秦澤!”皇帝突然開口。

“奴婢在。”秦澤微微欠身。

“你說,太子在想什麽?”

“奴婢,不敢揣測。”

“是啊!你都不敢揣測,可有人卻敢。”

秦澤脊背發熱,恨不能插翅飛出去。

“去吧!”

皇帝拿起文書。

秦澤如蒙大赦告退。

走到門外,就聽皇帝輕笑聲。

“阿梁,莫要浪費了為父給你準備的磨刀石!”

……

“殿下!”

皇帝走後,太子監國。阿梁每日都會和劉擎等人朝議,但他主要是聽,偶爾發表看法。

“嗯!”

阿梁方才有些走神了。

“殿下,長安市面上糧價跌了不少。”曹穎說道。

“此事,卿以為當如何?”阿梁隨手拿著筆,在冊子裏寫了一行字,然後合上冊子。

冊子和筆都是他聽政時所用,皇帝鼓勵他把自己認為重要的事兒記錄下來,不用擔心丟人。

記錄完畢,阿梁擡頭。

他看到了曹穎眼中的失望之色。

“臣以為,當由朝中出錢收購糧食,把糧價擡起來。畢竟,谷賤傷農啊!”

雖然是第一次監國,第一次在沒有皇帝的保護下直面重臣們,但曹穎希望阿梁要敢於發聲,敢於試錯。

阿梁點頭,“如此甚好。”

隨後又商議了幾件事,形成決議後,阿梁令人送去軍中。

他隨即去了皇後那裏,母子談話許久,又陪李老二玩了一會兒,這才疲憊的回到書房。

他隨手把小冊子放在案幾上,坐下,放松的躺在劍客的脊背上。

門外,富貴蹲坐著,不許任何人接近。

阿梁眯著眼,雙手枕在後頸上,輕聲道:

“都把孤當做是孩子啊!”

一陣秋風吹進來,吹動了案幾上的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