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走向現代化(第2/2頁)

在真正的大同社會實現之前,理論意義上的剝削都不會從祖安消失。

過去祖安人的勞動剩余,都被籽苯家給拿走了。

現在籽苯家勢弱了,但祖安人的勞動剩余,也依舊有很大一部分要交給集體。

只不過跟籽苯家比起來,領風者拿走的少、回饋得多,減少了籽苯家作為中間商造成的巨額損耗,相對而言分蛋糕分得更加公平。

總之……

在工業化社會,農業社會以家庭為生產單位的經濟模式,子女對父母之間近乎絕對的人身依附關系,都已經被徹底打破了。

一個勞動力的剩余價值,無論如何都不會再像農業社會一樣,大部分歸屬於父母和家庭。

說人話,就是:

你創造的價值裏一部分給了老板,一部分交了稅,留給自家的本來就只有一部分。

而你父母也不可能像封建大家長一樣,強行命令你上交全部工資。

他們能通過法律“強行”從你手上拿走的那點兒贍養費,都未必抵得過他們撫養你長大的時間和教育成本。

生孩子別說掙錢,能維持收支平衡就算不錯了。

於是人們會自發地追求優生,而不是多生。

這一點哪怕領風者來了,也只是有所改善,而沒有根本上的改變。

因為現在離按需分配的大同社會還很遠,領風者只是改變了分蛋糕的分成比例,並未從根本上改變分蛋糕的方式原理。

“怎麽做才能不犧牲窮人而維持均衡,並且讓艾歐尼亞人的生活過得更好?”

李維再度回到了這個問題本身。

而經過剛剛的分析,這個問題,已經可以得出答案來了——

“領風者政權加上工業化社會,就是答案!”

這也是一個標準答案。

無論放到哪兒,這個答案似乎都可以適用。

“但是……”銳雯卻又察覺到哪裏不對:“工業化……在艾歐尼亞似乎行不通吧?”

她見過祖安長什麽樣子。

霧霾整天蔽日,廢水直排大海,土地寸草不生,魚蝦死亡絕跡……

工業社會對自然資源的索取,對環境的破壞,都是農業社會萬萬不能比擬的。

而艾歐尼亞萬物有靈,一草一木都是有靈魂的生命。

如果領風者在艾歐尼亞大建工廠、大開礦山、大排汙水廢氣,把普雷西典搞成19世紀的倫敦,把衣蒲河搞成21世紀的恒河,為了工業發展而先苦一苦大自然……

那物質領域與精神領域的平衡就會被徹底打破,初生之土就會變得惡靈叢生。

最終倒黴的,還是人類自己。

“沒錯。”連連被指出問題,李維卻更加高興:“銳雯同志,你說的很對。”

“艾歐尼亞自有國情在此,它是不可能像祖安一樣實現高度工業化的。”

“那我們該怎麽辦?”銳雯很糾結地喃喃問道。

發展工業,會破壞均衡。

不工業化,那艾歐尼亞人就得繼續種地。

“那就種地嘛。”李維卻說:“無法高度工業化,並不代表不能進入工業化社會,或者說……”

他想了想,還是把“工業化社會”,換成一個更合適的用詞:

“現代化社會。”

領風者要幫助艾歐尼亞進入的,是現代化社會。

“我打個比方……”

“比爾吉沃特現在經過領風者改造,已經從一座海賊巢穴,完全轉型成了一座主營海鮮肉類生產的遠洋漁港。”

“這座城市的漁業和服務業的產值占比很高,工業產值占比則相對很小。”

比爾吉沃特也有船廠和武器工廠,但其體量跟整體經濟規模對比並不算大。

哪怕在海賊經濟旺盛的時代,這座城市的繁榮之基也依舊是那二十萬漁工和漁民。占這座城市人口大多數的,也從來不是殺人越貨的海盜,而是辛勤勞作的漁夫。

“如果說艾歐尼亞是種地的,那比爾吉沃特就是打漁的。兩者都是第一產業,沒有太大區別。”

“但你能說,比爾吉沃特現在不是現代化社會麽?”

李維用引人思考的口吻,循循善誘地對銳雯問道:

“它與如今艾歐尼亞的區別,又在哪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