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反重力技術(第2/2頁)

因為成本太高、代價太大了。

用火箭往返太空,即便是可回收火箭,其成本也是按千萬綠幣級別的來計算的,動輒發射一次火箭都是幾千萬綠幣,平均成本都是用克來做單位的。

發射一枚衛星,幾千萬綠幣,衛星也就是幾百斤的樣子,體積、重量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成本居高不下。

上個世紀人類都可以登上月球了,為何半個世紀過去,人類都沒有再登月?

說到底就是成本的原因。

登月一次需要耗費幾百億綠幣的資金,誰的錢多了閑著沒事做來投到這方面去?

登月除了能夠讓人振奮一下之外,根本就沒有什麽收益,從月球上挖回來的那點土壤、巖石,那都是按克來計算成本的,比什麽都貴。

而母星級文明那是要在整個太陽系範圍內大規模活動、大規模經營和發展的,這時時刻刻都有大量的飛船往返太空和星球之上。

沒有足夠廉價的技術,根本就不可能實現這一點,也就根本不可能說發展到母星級問題。

你想象一下,你人在太空之中工作,每天上下班就是往返太空,甚至於吃個飯還要返回地球來,你要是用火箭來,可能嗎?

根本就不可能,成本太高了,關鍵是安全性也是一個大問題。

火箭發射那是經常出事故,大洋彼岸的漂亮果在經歷了幾次重大事故之後,發射火箭都極其的謹慎了。

現在大家也就是用火箭來發射下衛星,再送幾個人到太空之中去,至於說大規模的發展太空技術,那不太現實,成本、安全等等諸多需要考慮的因素太多了。

劉遠對外誇下海口,要三年之內登上月球。

很多人都覺得劉遠鐵定是在吹牛,靠火箭來登月,實在是不現實。

當然,劉遠根本就沒打算靠火箭這種落後的技術來登月。

未來要往太空發展,必然是要研究出一種廉價、高效、安全的技術出來。

好在傳承種子之中就有不少很實用的技術,像反重力技術、光磁牽引技術、電漿動力技術、空間動力技術等等。

所謂反重力技術,顧名思義就是利用特殊的辦法擺脫重力、引力的技術。

反重力技術其實很早就有相關的理論,在廣義相對論當中就有預言,通過對重力引力波的相關研究,認為充分利用引力波的特性,完全是有可能實現像科幻電影之中外星人的飛碟一般的反重力技術。

甚至於在地球上還有不少的科學家一直孜孜不倦的堅持進行相關理論和實踐的研究,為的就是研究出這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反重力技術。

光磁牽引技術的技術層面就還要更高一層次了,涉及到的是光磁技術,利用光磁的牽引特性來發展相關的技術。

電漿動力技術的理論就更簡單了,其原理是利用強大的電流在瞬間電離空氣產生強大的電漿獲取動力的技術。

這種技術又叫等離子體技術,因為瞬間釋放強大的電流進行電離空氣,產生的膨脹比噴氣式發動機產生的膨脹還要強大百倍、千倍,故而可以擁有強勁無比的動力。

但是這項技術有兩個關鍵核心點,一個是超強的蓄電池,沒有超強的蓄電池,你根本就不可能說在飛行器當中使用,電離空氣需要的電可是非常龐大的。

另外一個就是強大的材料技術,超強電流電離子空氣所產生的溫度高達幾千度,地球上現在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材料可以承受如此恐怖的問題。

至於空間動力技術,這個層次就更高了,其涉及宇宙空間學,原理是利用強大的能量壓縮宇宙空間,然後利用空間彈射的遠離來實現飛行。

這技術根本就不是母星級文明能掌握的,而是恒星級文明發展到極點之後才能夠逐漸慢慢摸索出來的技術,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是可以用於星際航行的強大技術。

所以綜合一番比較之後,劉遠也是決定先發展反重力技術,這個比較符合現在的技術水準,銜接起來比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