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如意酒樓

◎“這世間,本就是難得糊塗。”◎

蕭國不愧是逐鹿裏三大國之一,國都的街道鋪以青石板,整潔幹凈,人群聚集,商業流動的地方有兩處,一為東坊,二為西市。

東坊多為玉器古玩,布莊銀樓一類的場所,此處的客人也多為達官顯貴,王孫貴族,最次的也是家境殷實的百姓。

而西市則混亂得多,三教九流,魚龍混雜,無所不包,多為下苦力的窮苦百姓所居。

林瑜自然是帶著祝淩逛東坊。他們此次出行並未帶太多人手,祝淩極力要求低調行事,不願擺出公主的排場。

在她拒絕的時候,祝淩分明看見林瑜眼裏有遺憾一閃而過。

祝淩小小的“嘖”了一聲。

身處異國他鄉,還高調行事,是嫌她靶子豎的不夠高,還是嫌她死的不夠快?

坑她很舒服嗎?

見祝淩不上當,林瑜也只能歇了心思。領著她在東坊閑逛起來。

東坊今日雖不是集市日,卻也熱鬧非凡。街上有雜耍藝人表演胸口碎大石,油鍋取錢,贏得陣陣叫好,打賞的錢幣頃刻間堆滿了銅盤。

也有人領著一只猴子表演,猴子極力模仿人的動作,又滑稽又好笑,圍觀百姓拍手稱贊,笑鬧之聲不絕於耳。

還有小販在街邊叫賣著糖葫蘆,吹著糖人,孩童嘻嘻哈哈的圍成一圈。

“伯伯,我要一個大將軍!”有小男孩高聲叫嚷。

“我要一只小兔子!”奶聲奶氣的童音。

“我我我!還有我!我要小花狗!”

……

“好好好,都有都有,不要急。”賣糖人的老伯伯笑呵呵的應著,話語裏都是慈祥。

這一派盛世景象,讓祝淩險些忘記了這是群雄崛起的亂世。

但在亂世將起的時候,還能在治下看到如此祥和安樂的場景,祝淩不得不承認,蕭帝蕭慎確實是一個好皇帝。

不知不覺逛到了晌午,林瑜止住了話頭,轉而講解起酒樓:

“……這如意酒樓是在蕭國傳承了百余年的老字號,最初也是名不見經傳,可就在百余年前,這酒樓遇到了一個奇人,便聲名大噪起來,酒樓的名字也來源於此。關於這個奇人故事流傳至今,真真假假難以辨別,更讓酒樓蒙上了一層傳奇色彩。

那奇人最初一身破爛,卻在如意酒樓點了一桌好菜,沒吃幾口,就擲著於桌,言曰‘不過爾爾,盛名之下難副實。’便要拂袖而去,被小二攔下,問及飯菜銀錢,坦言身無分文。小二不依,兩人爭執起來,引出了酒樓掌櫃。奇人怒言酒樓每道菜的配方,包括輔料如何添加都一一道來,眾人嘩然。

那掌櫃連連拱手,向奇人告罪,奇人指著店小二道‘若你辭退此人,我便不再言語。’

誰知掌櫃拒絕:‘此人在我酒樓老實本分,本就無錯,我怎能因無錯之錯而斷人生路?此舉是助長了不良之習,若天下人都以欺軟怕硬,偷奸耍滑為本分,這世間便再無前路可言。’

奇人愈怒:‘即使你這酒樓倒閉在頃刻之間?’

掌櫃坦然:‘問心無愧,有何懼之?’

奇人目視掌櫃良久,察覺掌櫃確為肺腑之言,附掌大笑:‘大善!大善!心懷仁義,必得果報!’

遂取店內筆墨紙硯,筆走龍蛇,留下數道菜譜予掌櫃。言:‘原先飯食不過爾爾,如今與你立足之基,日後自可稱心如意!’

掌櫃接過菜譜,但見那配方之巧思,令人贊嘆,掌櫃躊躇遞回:‘無功不受祿。’

奇人道‘付飯食銀錢足矣。’後飄然而去。

自此,這酒樓便更名為如意酒樓,那奇人留下的菜譜,也成了這百年來的招牌菜。”

即使抱著警惕的心思,祝淩聽著林瑜對東坊各處的講解,也不得不承認他的博學。

簡簡單單的一處地點,一段軼事,都能被他講得妙趣橫生。

“這酒樓頗有些趣味,若公主有幾分興趣,午時便於此處歇息,稍作品嘗?”

“甚好。”祝淩道,“多謝林大人美意。”

祝淩一行人踏進酒樓,便有店小二殷勤的迎上來,將他們帶上二樓的包廂。

二樓的位置很好,可以聽到一樓大堂裏咿咿呀呀的唱曲聲:

“……他教我收余恨、免嬌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戀逝水、苦海回身、早悟蘭因。”

卻是一曲《鎖麟囊》。

“這酒樓裏還唱這些東西?”祝淩覺得頗有些意思,她當時玩遊戲的時候,也是聽聞過如意酒樓的大名,但沒有詳細了解過。

聽了她的問題,前方領路的小二應答的很是爽快,想來是經常回答這些問題:“您可能是第一次來我們如意酒樓,您有所不知,我們酒樓大堂每日都是不同的表演。昨個兒是說書,今個兒是唱曲,您要是不喜歡,也可以差人換成些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