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萬民同哭

◎從黑夜到黎明,長明之燈,亙古不滅。◎

燕國,正月十五,花燈節。

即使換了新王,花燈節作為七國最重要的三節之一,也依舊熱熱鬧鬧地舉辦了。

一盞盞燈被掛上交錯的繩索,從街尾向街頭綿延,起伏的燈盞連成騰飛的形狀,又倒映在百姓的眼中。

天漸漸暗下來,伴隨著“嗤———”的一聲輕響,花燈中心開始出現顫巍巍的光,照亮了花燈舒展的花瓣。

如果能從天際俯視,便能看到燕京自最中心的那條街開始,光芒層層向外蔓延,宛如一朵徐徐盛開的、巨大的火焰之花。

“好美啊———”

有年幼的孩子拉著雙親的手,指著那懸在空中的花燈,興高采烈。

“那盞燈好看!做工著實精巧咧!”

有少女相互挽著手臂,眉目淺笑著輕言細語。

“看這眼前之景,當著應了那句‘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

有士子吟著詩句,搖頭晃腦,感慨著眼前盛景。

……

無數人聚到燈下,參加著這每年僅一次的盛事。

“啊啊啊啊————”

忽然,熱鬧的街道上傳來驚慌的聲音,前方隱隱起了騷亂。今年由於情況特殊,兩立君主,作為年幼君主登位以來的第一個花燈節,各方的措施都做到了極致,每條街道上都有披盔覆甲的士卒守著,就是為了防止節外生枝。

平素遇到這樣的情況,百姓們早就嚇得跑開了,但許是今年這過於嚴密的布防讓百姓安心了不少,雖說前方的驚叫太過滲人,但不少百姓不僅沒回轉,反而想湊上前去看看熱鬧,不知誰在人群中喊了一句“守的這麽嚴實,能出啥事兒啊”,又不知是誰應和了一句“反正不出事兒,咱看看去唄”,人來人往的,這兩句聲音不大但卻很清晰,膽子大的百姓更加蠢蠢欲動了,他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隨後不約而同地有了默契,人群如潮水一樣向出事的地點湧去,攔在他們身前的士卒扯著嗓子高聲大喊:“別往前擠了!別往前擠!”

————但這都沒用。

看熱鬧是人的天性,從眾也是人的天性。

終於———

“是花燈———是花燈!是花燈出了事!”

有尖銳的嗓音沖破喧囂的人群———

“有些花燈在流血!”

這話說得太過驚世駭俗,於是不少百姓擡起頭來,看著那頭頂上美輪美奐的花燈,果然,在燭光中,每一條街道上、每一條交錯的花燈帶裏、都有幾盞花燈從燭焰炙烤的位置開始緩緩變紅,隨後……

“嘀嗒———”

“嘀嗒———”

有鮮紅的水滴從花燈底部是緩緩滲出、滴落,在地面上留下一朵暗色的水花。

花燈滴血淚,這一幕既淒美又駭人。

不少信奉神佛的百姓已經跪在了地上,開始雙手合十喃喃自語,隨著他們這一跪,周圍呼啦啦跪倒了一大片,大部分是腿軟,跟著被嚇倒的。

慌亂嘈雜的哭喊聲霎時間從人群中爆發,突然,人群中有一個書生模樣的人神態癲狂地指著那些花燈:

“那些花燈、那些流血的花燈上———字跡全是一樣的!”

不知誰小聲地反駁了一句:“隔得那麽遠呢,你怎麽看得清?”

“怎麽看不清了!”那書生被人質疑後,臉漲得通紅,一副被冤枉了的模樣,“我現在就可以把花燈上的內容念出來———”

他一字一句,聲音越來越大,竟壓過了那些氣弱下來的哭喊:“應天書院烏子虛,由燕京赴昌黎,治疫數月……”

隨著他的念誦,人群漸漸安靜下來,不少眼神好的人四處張望著,目光鎖定了那些同樣流血的花燈,於是,有聲音漸漸加入了他。

“……親入險地,調四方之物,救一地之民……”

這些流血花燈上所記載的內容,將一個故事在百姓眼前徐徐展開。

“……身染重疾,咳血不止……然日夜不休,以命相繼……”

花燈上沒用什麽詰屈聱牙的字句,平鋪直敘,卻字字直擊人心。將人帶入到花燈上的故事裏,為著那個故事中的人揪心。

“嘀嗒———”

隨著念誦,那些流血花燈上的血跡已經漸漸幹涸,不再滴落,花燈最中間燭火也從明亮變得黯淡,仿佛它們就是故事主人公那漸漸微弱的生命之火,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熄滅。

有些念著花燈上內容的人已經開始哽咽了,於是聲音出現了顫抖,這種顫抖仿佛會傳染,於是漸漸有了哭腔:

“……危急之際,遭小人暗害,重傷於身仍心系百姓……”

“嗚———”

不知是誰先落下淚來,於是哭聲連綿著響成一片,好好的節日,倒弄成了萬民哀哭。

念誦的聲音已經聽不見了,只有哭聲高高低低地響著,有寒風吹過,那些不再滴血的花燈裏的燭火掙紮著動了動,最後歸於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