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來對了

不過,石仲魁不知道的是,早在唐朝,山東那邊有種叫肥桃的桃子,就已經是皇家貢品。

不僅果實肥大,外形美觀、汁多味甘,氣味芬芳,一個至少350克。

大的甚至能重900克。

到了現代,兩斤一個都是常態。

之所以無法在古代推廣,無非是道路不行,用快馬運輸的話,那價錢可就高的離譜了。

其他地方引種,種出來的果子肯定會有差別,否則幾百、上千年下來,不可能沒人成功引種。

吃完一個桃子,再嘗了嘗果脯。

又覺得這果脯不比需要三次蒸煮,並且加入大量糖的果脯口味差。

而且常規制作是5斤鮮果加半斤糖,才能做成1斤果脯,所以價格才會貴那麽多。

自己這是4斤變一斤,甜度還可以,一天20塊土地出200斤鮮果,做出果脯能出50斤。

按照明清一斤紅糖兩三百文的價格來算,甜度不差的50斤果脯,即便無法按照糖的價格賣,可降低兩三倍怎麽也能賣5兩銀子。

也就是一斤百文。

而大周一畝好田也就20兩銀子左右,或者能買到兩個長相不差的七八歲小姑娘。

至於飴糖,也就是大米發酵的糖,則要便宜十倍。

原因和米價有直接關系。

而要是空間農場種麥子的話,按照石呆子的記憶來算,一天200斤只能賣1.6倆銀子。

也就是說,此時的糧價8文錢一斤,對比明清個朝代的糧價,只能說不好不壞。

萬歷時,一石120斤4錢銀子,折合3.4文一斤,這是整個明朝最低的價格。

崇禎3年之前,和乾隆9年曹雪芹動筆寫紅樓時都是一石1兩。

崇禎3年之後,開始加派遼響時,幾年時間就猛的漲到3兩銀子一石。

乾隆中後期則是1.7、1.9兩一石。

可以說,此時的大周朝,僅以糧價來算的話,社會還算穩定。

當然這也和近幾年還算風調雨順,並沒多少天災有關。

否則連續兩年遇到天災,就會出現大量流民。

暫時不去管朝局,現在要做的就是如何賣果脯。

等有了錢,又了解了當下其他東西的物價,再看實際情況來調整空間農場的種植物。

不過石仲魁心裏很清楚,沒有官身或者功名,太賺錢的生意就是禍害之源。

而且明年2月自己要考縣試,就不能親自去賣果脯,免得被主考說了句斯文掃地,直接把自己給落選了。

沉思片刻,很快想到今早來的權哥兒的母親和姐姐,在文昌帝君廟外擺攤做生意的事。

這孤兒寡母,加上果脯僅僅是零食,用不著擔心那麽多。

先賣一兩百斤,手裏有了十幾、二十兩銀子,之後就安心在家備考。

又是一夜修煉,靈氣再次壯大一分。

下午時,再次收獲200斤桃子,思維一動,所有桃子就如昨天一樣,慢慢脫幹一半水分,變成50斤的果脯。

看看天色還有個把時辰才會天黑,私塾應該還沒下課,走路也才十幾分鐘。

帶上10斤果脯,外加10斤連殼一起粉碎的粗面,出門就去尋找老秀才。

見秀才的過程倒是很順利,送上5斤果脯加10斤粗面算是這個月的束脩,老先生對石仲奎的態度明顯好了一大截。

不僅提點了幾句應考答卷的規範和需要注意的地方,還刻意強調與其帶棉被、厚棉襖,還不如咬牙買一件毛皮大衣,或者羊皮大衣。

因為科舉入場時,衙役會把棉被、棉服全剪開來查看,而毛皮就沒這些擔心。

還有因為貢院內不準生火,帶的食物也別帶米面,而是帶炊餅、饅頭等容易掰開的幹糧。

衙役掰碎炊餅、饅頭檢查之後,進入貢院就把這些碎了的食物藏在皮衣裏,免得吃的時候已經凍的硬邦邦的。

最後答卷一定要幹凈、整潔,否則一旦卷子上有滴墨、汙痕就會被廢棄。

尼瑪的,石仲魁暗自慶幸來找了私塾先生,否則自己哪裏知道這些事。

再三感謝之後,老秀才又給了自己3天的時間,用來籌集500文的擔保費。

辭別老秀才,石仲魁轉悠一圈就看到了背著個布包的權哥兒走了出來。

招招手,把人喊過來,“權小哥,想不想賺點錢補貼家用?”

權哥兒立馬露出警惕目光,而且身體還往後退了一步。

石仲魁見狀,不怒反喜。

來之前自己還擔心這小子大嘴巴,現在看來越警惕就越不會亂說果脯的事。

伸手從布袋裏拿出幾塊果脯,遞上去說道,“嘗嘗。”

極少吃水果,更少吃甜品的權哥兒咽了咽口水,猶豫片刻最終還是沒忍住的接過吃了一塊。

甜味在嘴裏迸發出來,而且意外的沒什麽酸味,頓時讓權哥兒眼睛一亮,露出期盼的目光看向石仲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