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皇權爭鬥

年節期間,各種準備好的禮物讓於順帶人,送去薛家和賈家,還有鄉試主副考官,工部的高永民家。

隨後石仲魁和於同甫兄弟倆安安心心的閉門讀書,互相考較下一時間倒是各有所得,對會試就更有信心了。

甚至為了一舉成功,於洪高不僅自己親自輔導,就連隱居泰山的龐世同,都讓人送來幾箱子的資料過來。

石仲魁到沒什麽,反正看過之後,默記幾遍又復習幾次就能記住,甚至抄一遍放在空間裏,想忘了都難。

但於同甫就顯得考前壓力過大,有時甚至一夜一夜的睡不著,白天哪裏有精力去溫習。

幾天下來搞得石仲魁不得不用言語來開導他,並且陪他下棋來緩解緊張心情。

這辦法也確實有用,因為石仲魁一開始就是個臭棋簍子,於同甫連贏幾天就找到了信心。

可下著下著,石仲魁的棋藝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增長著。

要不是擔心會打擊他,一個星期後他其實就有信心能和於同甫對半開。

隨後因為要想著如何輸棋,反而讓他的棋藝再次迎來一波增長期。

每日三盤棋,天天如此維持個三七開,不僅兩人的關系更加親近,學問也確實有了進步,於洪高對石仲魁更是滿意的不得了。

有次站在一旁看過之後,於洪高當晚就把當初收下的那些扇子全還給了他。

這到讓石仲魁意外的同時,仔細想想又覺得這才正常。

親兒子的前途,也確實不是十幾把扇子可以比擬的。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自己居然會提前卷入兩任皇帝的爭鬥中。

……

安樂郡王被太上皇拘在龍首宮已經有兩個多月了,度過了最初的仿徨、恐懼後,這位才16歲的年輕王爺又動起了小心思。

而且這次差點被皇帝弄死的經歷,也讓他明白了,等太上皇歸天,自己的最好的結局都是被圈進起來。

但讓他直接離間太上皇和皇帝的關系,又沒那麽大的膽子,也沒那麽傻。

思來想去,既然皇帝在剪出自己父王留下來的人手,那自己何不也跟著做?

一開始安樂郡王還把目標,放在來內閣和幾個已經投靠皇帝的六部重臣身上,可兩個多月前那場廝殺,秀衣衛不僅把前太子義忠親王留下的人手殺了一批。

就連郡王府裏裏外外也差不多都清理了一遍。

加上自己被拘在龍首宮,無法對外聯系,這讓安樂郡王想找個做事的人都找不到。

左思右想才想到自己奶娘當初說過,當年金陵甄家、賈家等勛貴家都是自己父王一系的人,不由就想到了宮裏的甄老太妃。

而皇帝因為清楚了安樂郡王一系不少殺手和隱藏下來的官員,不免有些志得意滿。

又確實但心自己的安危,隱隱透露出了整頓京營、五成兵馬司,甚至勛貴的意思。

前兩條還好說,甄家一直在金陵當著體仁院總裁的欽差身份,和軍政沒什麽關系。

可要是皇帝有意整頓勛貴,那可就要了甄家的命了。

當年太上皇七次南遊,五次住在甄家,另外兩次一次是賈家、一次是王家。

榮耀也確實榮耀,那些年江南甄家那真是連親王、郡王都不敢惹的家族。

但那銀子花的像流水一樣,甄家就是有金山銀海也抗不住,更別說是五次。

所以這些年甄家一直欠著戶部差不多200萬的銀子沒還,而這還是甄家還了100百萬,還欠下的。

太上皇也知道因為自己,甄家真的差點掏空了庫房,甚至一度到了過年都一再壓縮費用的地步。

這才一直讓甄家當著體仁院總裁的欽事。

所謂的體仁院,除了每月向太上皇匯報江南之事外,還握著當年太上皇還在位時的內務府,現在的龍首宮采買的差事。

按理說十幾年下來,每年還一、二十萬,當年的300萬銀子差不多應該快還完了。

甄家一開始還錢倒是很積極,甚至一度縮衣節食,三年內咬牙還了60萬兩。

但自從太上皇病重,成了太上皇後。

這撈到的銀子並沒還給戶部,而是進了龍首宮。

後面甚至連最後連江南鹽稅的事,也讓甄家參合了進去。

所以一聽皇帝對勛貴不滿的一些話,甄老太妃就明白,欠的錢那是必須還的。

但太上皇還活著,兩邊都要銀子,那不是往死裏逼甄家?

既然這樣,那除了和皇帝對著幹,甄家其實已經沒了第二條路了。

而且整個江南和朝堂上,有的是官員不願意皇帝碰鹽稅和清查例年虧空的事。

安樂郡王一找上甄老太妃,兩人也不知道談了什麽,當天晚上老太妃就親自送了一碗蓮子羹給太上皇。

好在皇帝這幾年也不是白當皇帝的,太上皇居住的龍首宮不說全是皇帝的密探,可只是盯著安樂郡王還是不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