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連吃

即便石仲魁再傻,也明白坐在首輔位置上十年、二十年的話,不僅天下官吏會視他為阻礙,就連景隆帝和繼任者,說不定都會覺得礙眼。

還不如推幾個資格足夠,關系又親近的大佬先上台。

反正自己最需要的並不是權利。

而且很多時候當老大的不一定是最大贏家,反而是躲在別人羽翼下,才能做更多的實事,否則深陷朝局爭鬥中,那就真的身不由己了。

所以石仲魁在接待了十幾個上門的同僚後,忙吩咐於順準備禮物,先去了於洪高家。

隨後又去了翰林院學士袁東剛家。

下午則去了順天府知府劉忠坤和工部左侍郎鄒恒毅家。

於洪高因為常年待在地方上,直到今年才進入京城在督察院任職,基本上十年、二十年內是沒機會如內閣的。

而翰林院學士袁東剛的機會可不小。

甚至可以說,翰林院學士本身就有資格先掛名某個殿的大學士,時機一到直接入閣都行。

而已經是工部左侍郎的鄒恒毅,入閣的機會同樣不小。

至於順天府知府劉忠坤,僅僅是因為這家夥名義上也算是自己的座師,拜訪於洪高和袁東剛卻不去拜訪他,面子上就不好看了。

四個老家夥見他年三十還跑來自己家拜訪,心裏那叫一個高興。

交談中試探和暗示一番,得到石仲魁的回應後,對石仲魁的態度就更熱切了。

袁東剛甚至在得知石仲魁願意依附於自己羽翼下後,明著說讓他多關心、關心翰林院內的事情。

即便學問上一時間比不上那些鉆營、研究二三十年的老翰林們,也要想辦法拉攏翰林院上上下下的官吏和新科進士們。

這話就差明說,只要翰林院大部分人支持他,那麽接任翰林院學士的機會就不小。

到時候袁東剛推薦他,也就有足夠的底氣。

石仲魁稍微想想,就打定主意幫翰林院謀更多的福利。

只要那群窮翰林們的收入高了,絕大部分人又沒機會和資格升官的話,當然願意一定程度上的支持石仲魁。

不過一想到自己才22歲,石仲魁又有些頭痛起來。

若不是有個六元魁首的身份,石仲魁還真不一定敢盯著翰林院學士的位置。

真坐上了後,必然會是無數飽讀詩書,卻半生蹉跎的讀書人眼裏的靶子。

可讓石仲魁放棄,又有些舍不得,只能用試一試總比什麽都不做要強來勉勵自己。

石仲魁接連拜訪恩師、座師的事,很快就傳遍了朝堂。

不少人稍微想想就明白他這是不願意年紀輕輕就立山頭,早早被推倒風口浪尖上。

雖然難免會被恩師、座師鉗制,但也等於獲得了四個勢力的庇護,而且他也有的是時間等。

十幾年、二十年經營、整合下來,年齡也才三四十歲,那時入閣才算是順理成章,而不是連搖旗呐喊的人都沒有,甚至心腹和幫手都沒幾個的空心大佬倌。

很多朝堂的大佬暗嘆石仲魁不愧是六元魁首,看的就是明白,更難得的是這份耐心和取舍。

若是這種人都沒法官運亨通,那就真沒天理了。

……

忙了一天,直到黑快黑下來石仲魁才坐著官轎回到家。

看門的家仆遠遠看到後,立馬激動的快步往內跑,來到二進門對著守在門邊的丫鬟、婆子們喊道,“快通告兩位夫人,老爺回府了。”

婆子、丫鬟一聽臉色大喜,今天可是年三十,作為一家之主若是不在,別說過年、守年了,有沒有飯吃都兩說。

兩個丫鬟頭也不回的就往內跑。

等石仲魁的轎子落下,等下人掀起簾子走下轎子,剛好寶釵和迎春帶著一群丫鬟、仆役們急匆匆都來到正門內,對著自己行禮道。

“妾身等恭迎老爺回府。”

石仲魁看著兩位臉色紅撲撲的嬌妻,心裏忽然暖和起來。

不管外面如何詭異,家中有人等自己,才有家的味道。

隨手把官帽摘下交給於順,笑著走上前,親手扶起寶釵和迎春,“讓兩位夫人久等了,稍後為夫自罰三杯為夫人們賠罪。”

“老爺說的哪裏話”,寶釵笑吟吟道,“妾身和二姐姐既然是石家媳婦,等候和服侍夫君正是分內之事。

而且夫君在外忙正事,我和二姐姐能做的也就是幫夫君打理好後宅之事。”

迎春忙跟著點頭道,“夫君操勞國事,定是累了一天,快回屋安坐。而且妾身和寶妹妹已經準備好年夜飯,就等夫君回來一起過年。”

石仲魁笑著點點頭,率先走入正門。

等進了二門,這才牽著兩個媳婦的手,在一眾內屋丫鬟們羨慕和期待的目光中一起往後院走去。

看著滿滿一桌,至少16個菜的年夜飯,石仲魁笑著搖搖頭,想著自己三人如何吃的完,但心裏卻滿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