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意外之喜

忠順王見石仲魁態度堅決,自然願意白得1500斤的八寶酒。

而且若是這些八寶酒送去南邊時,要是能賣出比20萬銀子更高的價錢,等於自己被人救了後,還倒賺一筆,心情瞬間好的不得了。

石仲魁當然也沒虧,想在京城買到萬畝連片,又成熟的農莊可沒那麽容易。

土地又是古代最穩定、最保值的財富。

糧食又是必需品,除了當主食外,釀酒、米糕、飴糖和其他副食品的主料,根本不愁賣不掉。

所以古人不管是官員,還是普通人,有了錢第一買房、第二買地。

而銀子放在家裏只能吃灰,換成農田每年還能有不小的收入。

日後光這些良田就足以維持家族的傳承。

戴權和夏守忠同樣高興。

石仲魁在京城置辦了這麽一大片的土地後,自然會全力阻止今年春天必然南下的草原部落,間接的等於保護了大家在京城的財富。

戴權和夏守忠甚至覺得以他的本事,草原部落別說打進長城了,不被石仲魁反殺,帶兵攻入草原都算好的了。

忠順王心裏一高興,等不急的喊來家仆,命他回家讓王府長史帶著地契過來,當場就換走1500斤的八寶酒。

石仲魁想了想也沒阻止,只要不是白送,皇帝都沒權管這事。

再說自己是用酒去換,而不是直接拿出15萬、20萬兩銀子,性質就不同了。

外界再嫉妒,也只會嫉妒自己能釀造出八寶酒,而不是傳謠言說自己和宗室親王有見不得人的勾結。

甚至明眼人看出1500斤的八寶酒,賣到江南或者西北,絕對超過20萬兩銀子。

這就不是自己占忠順王便宜,而是高價置辦家產,打算在京城世代定居下來了。

內宅裏。

寶釵和迎春被鶯兒和琥珀叫起床,得知自家相公為家裏置辦了萬畝良田,頓時激動的難以自已。

這就和現代社會,買下一整棟樓收租,是個女人都會高興瘋了。

忙把香菱、珍珠等人喊了進來,幫自己姐妹梳妝。

以往需要半個時辰的梳妝,僅僅只是半炷香就整理好了。

寶釵和迎春各自拿著自己的那把庫房鑰匙,帶著人急匆匆就去了後宅和中院之間的庫房。

看到管家於順已經帶著人在庫房外等著,寶釵忙問道,“老爺還在陪王爺和兩位公公嗎?”

於順忙點頭。

聽到置辦田莊的事情後,他們這下家仆同樣高興的不得了。

這萬畝田莊自然是交給他們這些家仆打理,不說從中貪汙撈錢,僅僅是管著至少兩三百戶,差不多一千左右的人口,於順就覺得自己總算出頭了。

否則僅僅管著大宅前院和三十幾個家仆,哪裏體現的出他這個大管家的本事。

今後自己成家了,子弟也能依靠在田莊上謀生。

而石仲魁從繕國公府找來的二十個親兵就更高興了。

不用想就知道主家必然給每個親兵劃撥50畝農地耕種。

而且地租肯定比正常五成比例低一成、甚至立功之後低兩成都是常事。

若是主家花錢、出糧食雇傭勞力,把那萬畝田莊改造成稻魚共養的水田。

50畝地一年耕種下來,自家交完租子,就能留下至少七八十石,近萬斤的稻米和兩三千斤的稻花魚。

到時候不僅隨隨便便就能娶到媳婦,就算生三五個孩子都能輕輕松松養活。

十幾、二十年後,自家的兒子又稱為主家的親兵,又能分到50畝良田耕種,那自己一輩子不僅完美,更對得起祖宗。

光三五個兒子、十幾個孫子的功勞,到了下面見祖宗時,說話的底氣都大了。

所以說,石仲魁僅僅只是為自己換來傳家的農田,便讓自家從上到下都凝聚起來。

甚至連鶯兒、琥珀、香菱和珍珠現在都敢想著為石仲魁生幾個兒子。

不說和兩位夫人的子嗣爭奪這萬畝農莊,今後老爺要是再置辦其他零散的農田,自己的孩子就有機會分到這些農田了。

……

中院、翰墨軒裏。

石仲魁陪著忠順王、戴權、夏守忠喝茶閑聊沒多久,就見於順和鶯兒從後門走了進來。

先是對忠順王三人行禮,鶯兒這才走到石仲魁身後,在他耳邊小聲道,“老爺,夫人那邊已經讓人從庫房裏擡出了30個50斤裝的八寶酒酒壇。

只是換走這1500斤八寶酒後,家裏的用來做母酒的藥酒只剩下兩壇子一百斤了。”

石仲魁嗯一聲點點頭,“稍後我會去庫房放一千斤藥酒,你告訴兩位夫人,用來調配的烈酒只能比以前的好。

而且兌換的比例從之前的1比10,改為1比9。”

鶯兒頓時不樂意了,之前1比10能出一萬一千斤,這多出來的一千斤就是十萬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