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總管水陸大會

菩薩哪裏會把秦叔寶這個九品神將放在眼裏。

但此地乃是長安,秦叔寶修為再低,也是大唐的翼國公,還官封左武衛大將軍。

他若是站出來反對西方教,必然會有大批兵將、百姓和貴戚附和。

更別說唐初社會環境和輿論,本來就對佛家非常不利。

有的是大臣對西方教那一套不感興趣,甚至厭惡至極。

光是不事生產,不敬皇帝,不尊祖先這三點,就讓佛家很難在理智的讀書人的圈子裏傳播。

而且看歷史就知道,佛家從西漢傳入東土後,幾百年都得不到發展,直到亂世才被底層民眾接受。

唐之後,更是大量吸儒、道理論,這才真正紮根在東土。

菩薩忍著心裏對秦叔寶的不滿,笑吟吟雙手合十說道,“貧僧見大將軍身邊這位公子天生不凡,故而冒昧相見,邀請這位公子上台論道。”

石仲魁臉色一緊,這是想讓自己出醜了。

默默思索片刻,才笑著問道,“我若殺生之後,便放下屠刀皈依我佛,法師覺得我佛如來可願意接納我?”

菩薩一愣,隨即明白石仲魁這是還有其他話等著自己。

若是說接納,那石仲魁再說‘若是弑殺西方教弟子再誠心懺悔’,你原諒還是不原諒?

不收的話,有違普度眾生的說法。

收的話,那今後沒人會懼怕西方教。

更糟的是,石仲魁很可能會對轉世的金蟬子不利。

否則他幹脆忽然出現在這裏?

這話就根本不用再聊下去。

菩薩雙手再次合十,“施主心中執念過重,貧僧打擾了。”

石仲魁見老和尚急匆匆下了貴賓台,不由哈哈笑起來。

而且別說菩薩了,整個西方教在大唐內的勢力,很快都把目光和注意力都放在長安城內,免得石仲魁真敢對金蟬子不利。

貴賓台上很多人,本來就因為石仲魁治好了杜如晦多年重病,又傳聞說收了秦叔寶而一直關注著石仲魁,現在見一個老和尚說了幾句便匆忙而走,心裏好奇的同時,不免嘲笑起來。

惹得眾多不知情的高僧、沙彌們全都對石仲魁怒目而視。

沒多久,就連李世民聽聞石仲魁去了水陸大會,都擺駕親自過來相見。

石仲魁其實是真不願意見李世民,可誰讓自己有求於他,況且人皇當面,就是老君都得行禮。

只能起身拜道,“見過陛下。”

李世民一把抓著石仲魁的手,滿臉都是笑容問道,“賢婿向來喜歡清靜,便是宮中家宴都不願去。

卻不想今日這場水路大會,反倒吸引了賢婿出門,既然如此不如幫朕總理此事,可好?”

一眾凡體肉胎的高僧大德,一聽石仲魁是皇帝的女婿,表情瞬間就變的和藹起來。

真說起來,李世民雖然沒滅佛,但他對佛教的態度一向都不怎麽好。

隋朝開國時有一位叫智仙的女尼,從楊堅出身之時起就斷定此子將來必成大業,於是到楊府做了十三年兼職奶媽,可謂是佛法普渡從娃娃抓起。

後來楊堅得了天下,感念智仙女尼的撫育之恩,在位期間大力弘揚佛法,廣建佛寺,天下觀宇,十之七八是佛家。

佛家的風光一時無二。

可好景不長,隋帝國是個短命皇朝,上台的李唐王朝既然是推翻隋朝上台,自然不會選佛家,幹脆自命老子李耳後人。

這道家和李唐王朝的關系又更近了一層,佛家的處境自然變的艱難起來。

武德九年,唐高祖明文下詔確定了三教排序,道為先,儒次之,佛最後。並且大幅度縮減了佛家寺宇僧人的規模和人數。

沒法改變李淵的決定,佛家便把眼光放到了下一任帝國接班人身上。

想著重現當初智仙女尼的傳奇,佛門幹脆押寶李建成。

不對,當初李建成是太子,而且李建成其實真不比李世民差。

唯一沒想到的,僅僅只是沒李世民有決斷,沒李世民那麽狠。

敢破釜沉舟,親兄弟都殺。

所以當時佛家根本算不上押寶,而是梭哈。

李建成甚至有個法名叫‘毗沙門’,隨後宣武門之變,結局自然不用說了。

而看到機會的道士們,則主動上書說,宣武門當日發現‘大白天出現了太白經天’的異象。

所謂太白經天,就是金星淩日,小日食而已。

但日食出現,就代表著‘天下革,民更王’。

算是給了血腥宣武門之變,添加了正大光冕、理所當然的說辭。

貞觀二年,佛家反擊,一個叫陳玄奘的和尚請求公費組織去天竺取經時,卻直接被李世民簡單粗暴地拒絕了。

最關鍵的是,當初想效仿智仙女尼的法琳法師,居然還不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