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十絕陣到手

聞仲帶著截教弟子急匆匆去見鬥姆元君時,早有靈官去找玉帝匯報去了。

玉帝表情一擰,暗罵石仲魁太會折騰了,頭疼的揮揮手,讓靈官下去。

思索好一會,才看向老老實實站在禦案下的四大天師、太白金星和文昌、文曲星君等隨堂仙官。

正想開口問問這些心腹的意見,話剛到嘴邊,又覺得這事還是找王母商議,才更加穩妥。

畢竟真正算起來,也只有王母和自己才算是榮辱與共,真正一條心。

而且別看在場的人都是天庭的臣子,但就連太白金星,其實都是玄門弟子。

必然會偏向石仲魁。

而且石仲魁這麽多年雖然不是個個大佬都結交一番,就像紫薇帝君,石仲魁就從來都沒打過交道。

可在場的仙官卻個個和他關系很好。

問這些人意見,玉帝覺得還是別給自己找氣受。

“退朝”,玉帝擺手起身,就往瑤池而去。

卻不想王母聽完之後,想都不想就篤說仲魁不可能和截教勾結起來。

甚至篤定截教的人會偷雞不成蝕把米。

而兜率宮裏的老君,還有妙嚴宮裏的太乙真人,同樣半點擔憂的心思都沒有。

老君實在太懂石仲魁的為人,沒好處的事,他絕對不會做。

而且但凡讓他找到一點機會,也要撈到幾倍的回報才肯放過。

截教真以為石仲魁因為同時受到人教、闡教和玉帝的重視,就能打借他的手打破困局,那就是癡心妄想了。

老君甚至只是思索片刻,就明白這事肯定不是金靈聖母做的決定,而是聞仲那家夥被石仲魁給忽悠住了。

一時間老君不由感嘆,當年姜子牙封聞仲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做了一部之主,壓住絕大部分截教弟子的布局,實在太高明了。

這就是有些人打仗厲害,卻看不破鬥爭從來不僅僅只是戰場上,最後只能為將的原因。

太乙真人則半點都不擔心石仲魁會叛教。

截教能給的好處,闡教全都能給。

還能拉上人教一起,雙倍付出。

你說截教那些連教主都見不到的弟子們,如何能瞞住石仲魁的胃口?

再說,兩位聖人已經知道了石仲魁神魂內的秘密。

雖然也看不破全部,但僅僅是這秘密,足以讓石仲魁不敢投靠他教。

而且石仲魁已經是二品帝君,玄門護教真君,修為更是突破到了大羅金仙頂峰,實在沒理由去做叛徒。

否則別說兩位聖人會找他的麻煩,就是道祖鴻鈞因為叛教的事,必然放棄石仲魁。

那損失絕對大到石仲魁會掏心刮肺一樣的難受和後悔。

所以太乙真人從來都不擔心石仲魁會做出無腦的決定。

至於聞仲想的,讓截教弟子去伏魔大都督府聽命,太乙真人要是知道後,肯定只是冷笑一聲,然後舉雙手歡迎。

神仙也講究利益,否則就不會有那麽多爭鬥。

人要是到了石仲魁賬下聽命,保管石仲魁會可勁的使用這些免費勞力,然後幫他們邀功請賞。

若是玉帝配合點,截教在天庭的弟子內部,百分百會分裂。

果然,聞仲見了鬥姆元君,把事情一絲不留的全說出來,立馬就有人站出來大罵聞仲。

有人只是不想聽命於闡教弟子,有人放不下當年的恩怨。

也有人想的更深一些,而且因為不需要像聞仲一樣,為截教弟子尋找出路,反倒看的更明白,第一個念頭就是,石仲魁就算答應,也不可能吸納全部的截教弟子。

如此一來,有人能立功,其他人則只能眼睜睜看著同門過得比自己好,必然會有人不滿。

鬥姆元君早就不是當年那個一心只需要修煉,不用管那些算計的菜鳥。

眼看截教門人起了紛爭,立馬開口喝住,免得越吵下去,隔閡和意見就越大。

隨後一口就否了聞仲的建議,不過,事情都已經出了,拒絕石仲魁就等於反悔,後果肯定越對截教不利。

除了失信於人外,丟了信譽和名聲外,聞仲再怎麽說也是親傳弟子,甚至是自己掌管天庭截教弟子的重要幫手。

自然不會讓聞仲下不了台。

好在十天君別看名氣大,但他們在截教內的地位其實並不高,甚至說是靠邊站的角色都不為過。

當年被申公豹忽悠的截教弟子中,就沒一個是核心弟子,甚至全是沒資格留下金驁島修煉的外門弟子。

也就是趙公明和三宵娘娘出事後,這才真正惹的通天教主不滿,畢竟截教弟子過萬,外門弟子死了就死了。

當初封神前,通天教主就說過,大劫來歷,門下弟子需‘靜詠黃庭、莫要出去招惹事端’的話。

可惜就是有人安奈不住,被人稍微忽悠幾句,就急匆匆的跑去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