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大型認親現場

“劉都督,您看您還認識老夫麽?當年您在彭城的時候,老夫還在您父母面前誇過您呢。當時老夫就說您將來必成大器。”

“劉都督啊,當年彭城大災,劉氏一族遷徙江陵,將來有機會的話,您一定可以認祖歸宗的,我們都願意給您作保。”

“劉都督,按族譜算,您和老朽的族叔是同輩,不知道是否賞臉到在下家中喝杯水酒呢?”

“劉都督少年英傑,在下有兩個雙十年華的女兒,仰慕劉都督許久了,她們想在劉都督府裏端茶倒水,鋪床疊被什麽的,不知道劉都督是否願意見一見呢?”

“劉都督……”

回到須昌城太守給自己安排的院落裏以後,劉益守感覺自己的腦袋都要爆炸了。白天自己耳邊就像是有五百只蒼蠅在嗡嗡嗡一樣,令人心煩意亂。

人不要臉天下無敵這句話,他今天才算是真正的領悟到了。一大幫爺爺輩,叔叔輩的劉氏族人,爭先恐後的跟自己攀親戚。

還有送女兒,送侄女之類的。

什麽?不是出身彭城劉氏的?

那不可能啊,你自稱從彭城來,又姓劉,怎麽可能不是呢?一定是弄錯了!

所以我們就是同族啦!我吃虧點,讓你當我叔叔,然後你帶我們一起飛,好不好?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劉益守的面部表情都有點僵硬,一直到晚宴結束的現在都沒有恢復。

“其實呢,這種事情,挺常見的,阿郎不要少見多怪了。阿郎自從洛陽開始,就一言九鼎,處事仁義公道,以匡扶天下為己任,這些外人都是看在眼裏的。”

賈春花滿是贊嘆的說道,不吝惜溢美之詞。更關鍵的是,對於她來說,劉益守不僅人品好,而且長得特別帥!只要是了解過他的為人,沒有哪個女人能把持得住的。

她給書房裏閑聊的各位大員倒酒,又跑來給劉益守捏著肩膀,而書房裏的其他人,如楊愔,王偉,於謹等,全都是笑而不語,雖然是在“開會”,但是書房裏的氛圍非常輕松。

之前他們都是在洛陽在河北,那是北魏權力的最核心,也是最精英的一批人和一批勢力。以至於劉益守帶的隊伍,看起來並不顯山露水的。

直到他們來了青徐之地才知道:原來我們已經這麽牛逼了!或者說,在那些地方土豪的眼裏,劉益守這幫人,已經是有資本裂土封王,雄霸一方的。連邢杲這種人都能席卷大半個青徐,沒有理由劉益守做不到。

當然,做不做另說。他們自己沒意識到,須昌城裏的世家之人可是看得明明白白!

顯然,這些人雖然肉麻了點,但勝在知情識趣,這可以省下很多寶貴時間跟對方交涉。

劉益守今天白天帶著大軍入城,受到了須昌城內各大戶人家的熱烈歡迎。不,用熱烈歡迎都不足以來形容,頗有點“贏糧而影從”的意思。伸手不打笑臉人,劉益守哪怕看不慣這些人,也沒法去拒絕對方的“好意”。

官府在這裏的力量非常薄弱,有名無實,連守城的兩千多郡兵,也都是城內大戶拼湊起來的,不屬於朝廷的編制,更不接受北魏朝廷的調動。這種情況在多年前就一直是這樣了。

當然,這些人歡迎劉益守他們,也不是為了做慈善,更不是因為希望接受朝廷的“領導”。

須昌城夾在“兗州板塊”(即以兗州城與泰山為核心的區域)和“齊州板塊”(即以濟南為核心的區域)中間,周邊又是官道又是河道,還有東平湖為天然防禦,城池雖然不大,可戰略地位卻非常重要。

須昌城裏的土著勢力既不想給朝廷當炮灰,又不願意被羊侃和邢杲等勢力所脅迫。

而劉益守這樣有著朝廷的名義,卻沒有朝廷支持的大軍,簡直就是他們天然的盟友,大家一起抱團渡過難關,又不需要擔心被賣掉。

退一萬步說,就算是跟著劉益守“造反”,那也是入的“原始股”,一旦賭贏了,簡直是一本萬利,實在不要太爽!

更不要說劉益守貌似是彭城劉氏出身,而須昌城是東平劉氏的核心所在地,有這樣一層關系在,就比較容易“拉親戚”。當然,劉益守是不是彭城劉氏並不重要,這年頭誰在乎呢?須昌城內的世家大戶們在乎的是:

劉都督手裏有兵馬,有自己的幕僚班子,有自己的武將,而且輜重不少,還有朝廷的“詔令”,最最關鍵的是,這一位現在非常年輕!如此年輕就有了這樣的班底,足以說明很多問題了。

王偉這種人,雖然名不見經傳,可楊愔跟鄭述祖等人,在世家圈子裏都是有名號的。特別是楊愔一脈,有不少人都大權在握。

他不跟著親戚,反而跑來給劉益守當敲門的使節,這足以讓嗅覺敏感的東平劉氏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