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霸王回馬槍(上)

濟南郡的事情,並沒有什麽奇特的。那些世家玩的把戲,戰國時田氏代齊就玩爛了,不過是“小鬥進大鬥出”的遊戲而已。

當初田氏為了收買人心,為取代齊國姜氏做輿論和民心準備,於是借給農戶的糧食,用大鬥稱,農戶還糧食的時候,就用小鬥稱。一來一回,借糧食的農戶自然得利不少。

於是田氏便有了“樂善好施”的名聲,順便還用借貸控制了不少農戶。

濟南郡世家玩的也一樣,把佃戶的租子弄得比自耕農還低,就是告訴自耕農,你們有田反而是累贅,不如賣給我們,給我們家當佃戶,交得還少些。

這種鬼把戲不值一提。劉益守來到這裏以後,很快接管了官府行政,並頒布新法,官府收租只收三成,佃戶在自願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分期付款”的方式,將自己的田贖回來,新田將由官府負責發放。

田地的價格,由官府,也就是劉益守這邊來定。當然,由於需要贖買的土地太多,頃刻間難以分配完全,所以踴躍參軍的家庭,可以優先分配,先到先得。

一時間,本來對劉益守他們毫不感冒的濟南郡窮苦人家,頓時開始踴躍參軍,積極配合官府各項工作!同時,還有很多人自發的向劉益守他們提供情報。

比如說哪家私通了邢杲的,哪家準備背後搞事的,這年頭誰都不傻,免費可以拿的好處,你拿著心裏踏實麽?

然而,當濟南郡的事情順利推進的時候,劉益守也遇到意料之中的煩惱。

歷城府衙後院的書房裏,劉益守皺著眉頭,看著桌案上擺著的三封信,長嘆一聲。

第一封信是元子攸寫來的求援信,上面說楊椿在睢陽大敗於梁軍主將陳慶之,損失了十萬人馬。現在洛陽前面頂用的就一道滎陽防線,能不能頂住,真是個大問題。所以希望劉益守帶著本部人馬宿衛洛陽。

第二封信是一份戰報,劉益守派出的斥候,想跟帶兵出征的林太守聯系上,不過最後卻找到了郡兵戰鬥過的戰場,被廢棄的梁鄒城內,死屍遍地,恐怖異常。

於是他們便將戰報帶回,推測濟南郡出征的郡兵已遭不測,全軍覆沒。

第三封信,則是今天剛剛收到的。李元忠和封隆之等人,一直在河北行軍,從北面而來。他們現在屯兵黃河北岸的聊城,離碻磝城不遠。

他們麾下的兵馬只有兩萬,但都是精兵,而且是來自家鄉的私人部曲,其中族人甚多,非常團結。

這封信估計是擔心被人截獲,所以具體的沒有多說,只是說希望盡快回復,然後具體的作戰計劃,陳元康會來歷城詳談。

很顯然,青徐的局勢已經惡化到要顛覆的程度,李元忠等人,根本沒有跟劉益守耍套路的心思,現在不是說要不要聯合作戰,而是,如何聯合起來作戰,形成合力而不是被逐個擊破!

“林太守果然完蛋了,這算是典型的本地戶聯手把外來戶做掉了。”

劉益守略一思索,就明白了其中的關節,這招借刀殺人,世家中人一向都是玩得很開心的。丘林氏作為外來戶,而且是跟著孝文帝一起南遷的鮮卑外來戶,跟河北世家出身的邢杲,那是天生的不對付。

因為魏國失去執政合法性,那麽林家也就會失去對於濟南郡的掌控,這是邢杲開不起的價碼,林源必須要跟邢杲硬扛!

但是濟南郡的其他世家,在得知葛榮被滅以後,就知道邢杲不可能再繼續他原來的那種接著河北的力來打壓青徐的套路了,因為河北的流民,都隨著葛榮的覆滅,而在本地安定下來。

他們已經不需要喬遷到青徐!

很多事情看起來偶然,實則裏面有著難以分割的必然。

“要怎麽選擇,還真是傷腦筋啊。”

劉益守忍不住感慨了一下。

去洛陽當然是作死的行為,可是,這未嘗不是一條“時間回溯”的路。因為一旦邢杲勢大,哪怕自己聯合李元忠也搞不定對方的時候,退回洛陽,反而是一條好的退路。

而且,將來邢杲遲早得跟北伐的陳慶之打起來。這是元子攸的命令,對內對外,都有交代。

只是這樣劉益守覺得很不甘心。拿以後的未來換現在的一時安穩,哪怕是逼不得已的,也令人感覺扼腕嘆息。

回到洛陽,難免會受到爾朱榮的控制,上賊船容易,下來就難了。

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麽事呢?嗯,以元子攸的猖狂與無謀,他一定會異想天開的要把爾朱榮幹掉,到時候能借力的還會是誰?

想想都讓劉益守後背發涼。

可是這心眼比針尖還小的元子攸,你不理他也不行啊,萬一這廝發了瘋宣布東征青徐的這支軍隊為叛逆,後面就不好借題發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