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蠢事不辦,雜事緩辦,急事特辦(上)

蕭衍的嫡長子,同時也是太子,名叫蕭統。他在民間很有聲望,是梁國公認的接班人,只不過,這裏頭還有兩個“小小的”問題。

第一個就是蕭衍現在雖然不年輕了,可身體卻依然很好,不僅心寬體胖,而且飯食寡淡且長期吃素,同時他又不參與繁重的體力勞動。

所以他的壽命,或者叫預期壽命,會很長很長。除非他能自己退下來,否則,蕭統不一定能熬得過蕭衍。也就是說,蕭統很可能當一輩子的太子。

第二個就是前不久的意外了。

蕭統的母親丁令光在不久前去世,安葬的時候,有個道士跟蕭統說:這塊地雖然利於你母安息,卻不利於太子,但是有辦法可以鎮壓一下。

於是蕭統就按道士的吩咐,將一個蠟鵝也埋在這塊地裏。此時蕭衍已經不再是當年創立南梁的那個人了,他變得多疑與猜忌。尤其是蕭統還是太子,身份特別敏感,一點點動作都會引起蕭衍極大的不安。

在得知此事後,蕭衍對蕭統產生了猜疑,於是父子二人因此有了間隙,這對於蕭統繼承大統,非常不利。

蕭正則正是因為這兩點,所以才來投靠蕭統!

結果,他夜裏連蕭統的太子府都沒進去,包括那位下仆在內,都沒能跟蕭統見上一面!其實這也比較好理解。

蕭統現在已經是太子了,他也沒有強力的競爭對手,只要什麽都不做,就能安安穩穩的當皇帝,那自然是凡事求穩為主。他跟蕭正則又不熟,而且蕭正德和蕭正則兄弟在建康城的名聲極差!

如果沒有蕭衍罩著這兩個,他們有一百條命都不夠行刑的!

蕭統根本就懶得搭理蕭正則,如果真有大事,蕭正則為何不跟蕭衍說?

很多事情都是明擺著的,只有利令智昏的人,才會中圈套。蕭統,並不是這樣的人,或者說,他根本沒必要去插一腳,他甚至連蕭正則想說什麽都不願意知道。

左右不過是為了那個位置罷了!有條件當皇帝的就爭一下,沒條件當皇帝的就想混個從龍之功,古今無二,蕭統根本看不上蕭正則。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被蕭統氣到了的蕭正則,決定派人去找其他靠山,那麽到底找誰呢,這裏頭很有些講究。

蕭衍嫡子有三個,都是丁令光所生,分別是長子蕭統、三子蕭綱、五子蕭續。這三個一母同胞,如果蕭統拒絕了,其他兩個也不會答應,這種事情,一看便知。

蕭正則感覺,其他兩個不需要去問了,自取其辱是小事,被蕭正德察覺,那才是大事不妙。

其他年紀大的兒子裏面,次子蕭贊叛逃到了北魏,三子和五子之間夾著的四子蕭績,素有賢名,一直外放在江州(今江西範圍)。這個人現在不在建康城,根本沒辦法聯絡上。

倒是六子蕭綸,其輕財愛士,府無儲積,很有些孟嘗君的架勢,只是性格暴戾沖動不似蕭衍。蕭正則覺得,如果要找後路,大概沒有比蕭綸更好的後路了。

果不其然,目前在家休養,已經被蕭衍任命為丹陽尹尚未奔赴丹陽的蕭綸,在第一時間就跟蕭正則密談。不過說是密談,倒也不完全是,因為蕭綸旁邊還有一位容貌俊美的年輕幕僚!

此人似乎是蕭綸的謀主,看上去就有些不好對付。

邵陵郡王府(蕭綸的封號)的密室裏,看起來年輕魁梧,身強體壯的蕭綸,面色平靜的盯著長期因為酒色被掏空身體的蕭正則,雙方誰都沒有說話。

“皇兄,這位是?”

蕭正則有些不高興,對方居然讓謀主在身邊,這明擺著是信不過自己嘛!不過有求於人,蕭正則還是收斂了自己的脾氣。

“這位是傅岐,字景平,北地靈州人,本王的行軍參軍。”

蕭綸微微點頭,介紹了一句,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他雖然接見了蕭正則,但和蕭統一樣,蕭正則這種臭蟲,蕭綸也是很不待見的。如果不是傅岐建議,蕭綸也跟蕭統一樣,懶得搭理對方。

蕭正則將蕭正德的謀劃和盤托出,並強調對方很有可能要借助劉益守麾下兵馬謀反,蕭綸跟傅岐二人面面相覷,都被蕭正德的膽大妄為給震驚了。

呃,他們不是震驚於蕭正德為什麽要勾結北人,還要認一個完全沒關系的人為“表弟”,事實上,蕭正德連叛逃的事情都幹過(不是謀劃),世上還真沒有他不敢做的事情!

這二人是震驚於蕭正德的異想天開!

就算把劉益守麾下這點人馬安排在江北,就這點人,難道他們就能改朝換代了?

要知道,把蕭衍拉下馬,這點人或許勉強可以試試,但要是以為這點人馬就能把他蕭正德扶上皇位,那是不是想得太多了啊!

但凡有一碟鹹菜,也不至於醉成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