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爾朱榮眾叛親離,我軍必勝!

“丞相!不妥啊!”

聽到高歡說要“禦駕親征”,高敖曹一聽就急了,因為各種小道消息綜合來看,高歡領兵指揮的本事十分稀疏,臨陣指揮最多也就是中遊水平!

而且高敖曹還有自己的私心,現在鄴城這邊搭台子唱戲,高歡名義上是丞相,還不是皇帝呢!這種狀況類似某種程度的部落聯盟,雖然有盟主,但各個盟友也有相當的自主性。

比如說高敖曹自己麾下的軍隊,高歡就一兵一卒都無法指揮得動。

高歡帶兵屯紮滏水河邊與爾朱榮決戰,誰給他的勇氣?當初爾朱榮就是在這裏一棍子打爆了葛榮的狗頭!

“此番爾朱榮急匆匆而來,恐有畢其功於一役的打算。丞相還是坐鎮鄴城,讓高將軍(高敖曹)打頭陣為好。”

孫騰不動聲色的勸說高歡道。

聽到這話,高歡一聲長嘆。

“爾朱榮兇名赫赫,不僅你們擔心,整個鄴城,整個河北,大家都在擔心!人心不齊,事不可為。我若是躲在後面,世人會如何看我高歡?”

現在高歡已經改回“高歡”這個名字,再叫“賀六渾”就是犯政治錯誤了。

“若是我都坐鎮前線,與爾朱榮決戰,試問鄴城內誰還會再說與爾朱賊子妥協的事?”

高歡高聲喝道!在場眾人心中一凜,高歡雖然臨陣指揮很拉胯,但是戰略眼光卻一點不差,屬於那種知道要怎麽玩,親自上手又玩不好的類型。

他的政治眼光,更是高出在場眾人一籌。若是掌控鄴城的高歡都不怕死,要與爾朱榮死磕,那手下人必定上下一心。

無論他是不是真的能打得過爾朱榮,起碼這個出發點完全沒問題。

“這樣吧,高將軍鎮守鄴城,丞相引本部人馬在滏水陘與爾朱榮決戰。在下現在就發公函,催促世家大戶多送糧草囤積鄴城,就在這裏跟爾朱榮決戰。”

孫騰打了個圓場,似乎也覺得高歡的提議,政治色彩更濃,也更能安定人心。外賊容易對付,內賊難以防備。上下一心之下,內部出問題的可能性也變低了。

現在鄴城這個草台班子能不能“轉正”,很多人都在觀望。只要能擊敗爾朱榮,北方的格局基本上就能確定下來了。

“堂兄,在下願意率先鋒在滏水陘深處設下伏兵,為堂兄預警。一旦爾朱榮帶兵偷襲,則會中埋伏,保證他有去無回。他若是直接出兵,設伏也能提前知道敵軍動靜,遲滯爾朱榮的行軍速度。”

說話的這人叫高嶽,高歡堂弟。高歡在六鎮的時候,並沒有跟高嶽住在一起。是現在高歡在鄴城搞出動靜來了,他家裏的堂兄堂弟堂叔什麽的才一個個的投奔過來。

其實這也是人之常情了。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山村有遠親,高歡趕上快車道發達了,自然有親人來投奔。高嶽很有才幹,熟讀兵書,現在被高歡委以重任。

自己手下那些“老兄弟”,未必百分百的可靠。高歡為了平衡手下的勢力,也在有意識的培養所謂的“親族勢力”。

包括把高敖曹等人豎起來跟手下那些老兄弟和婁家的勢力對壘!這些都是權術手段而已,要不然論任人唯親,怎麽也輪不到高敖曹等河北高氏四兄弟坐在這裏高談闊論啊!

高歡在鄴城搭這個草台班子,雖然有李元忠等人的穿針引線,但他的作風,確實是與爾朱榮等人差別極大。

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他的一言一行,都非常對河北世家的胃口。

有人肯前出預警,有人肯鎮守後方,這一戰似乎沒有什麽更多的大略要談了,高歡環顧四周問道:“你們還有什麽要說的麽?沒有的話,軍務緊急,都各自去忙吧!”

居移氣養移體,現在身居高位的高歡,再也不是從前在懷朔鎮苦熬的土鱉了,一言一行,都做足了架勢。

眾人拜謝而去,只有段榮一人獨自留了下來。

高歡見他不肯離去,將其請到書房密談。

剛落座,段榮就從懷裏掏出一封信遞給高歡說道:“有婁娘子和幾位小郎的消息了,他們被斛律金抓住,目前軟禁在潞城,此事爾朱榮並不知情。這封信就是斛律金寫的,派人送到我這裏,似乎並無惡意。”

後世很多人認為斛律部是高歡的鐵杆,實則不然。與其說他們是投靠了高歡,倒不如說是北地豪門婁氏在背後穿針引線。在投靠爾朱榮之前,斛律氏在北地與高歡根本沒見過面,完全不熟。

但是他們跟樹大根深的婁氏可就太熟了!爾朱榮死後,斛律氏都沒怎麽猶豫,第一時間轉投了高歡,這裏頭不少婁氏的功勞。

斛律金不給高歡寫信,卻跟段榮寫信,想必是已經跟婁昭君談妥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