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一邊勤賺錢,一邊忙種田

書房裏,劉益守桌案上擺著厚厚的一疊賬冊,手裏還拿著一本,都是從去年到今年麾下人員支出及其領地內的各種收入,一筆一筆的,看得他頭大如鬥。

楊胖子小心翼翼的在一旁陪著笑臉,不知道該說什麽話,好像說什麽都不合適。

“我說遵彥(楊愔表字)啊……你看這些,難道不會頭疼麽?”

劉益守放下手中賬冊,無奈問道。

“回主公,並不會,習慣就好了。”

楊愔十分“謙虛”的說道。

“全部都用黑筆寫,太難分辨了。收入的項目用黑筆寫,支出的項目用朱筆寫,這樣是不是看得更清楚一點呢?”

記賬難不難劉益守不知道,但是他知道,這本厚厚的賬冊,每一筆他都要首先去看到底是收入還是支出,一不小心就會“串列”。嗯,賬冊的書寫習慣是從上到下豎著寫的。

聽到這話,楊愔一愣,隨即恍然大悟道:“對啊,我怎麽就沒想到呢!”

黑筆入,紅筆出,劉益守那個年代普通人都知道的記賬規矩,這個年代還沒被人想出來,楊愔不知道也是正常現象。

“還有啊,遵彥你是大才,所以很多事情呢,你是可以輕易駕馭的。但是呢……”

劉益守頓了頓,看到楊愔一臉謙虛的模樣,他都不好意思開口訓斥了。

“但是很多人並非如你一樣聰慧,你可以輕易駕馭的事情,對他們來說,或許很難。”

楊愔微微點頭,劉益守還是很會說話的,先把他捧得高高的。

“你看這一欄,采買河蚌一萬錢,這麽記賬就不行。”

劉益守指著其中一欄說道,心中暗自嘀咕,賈思勰那邊還真是個燒錢的大戶。

“那要怎麽記?”

楊愔迷惑不解的問題,畢竟,以前大家都這麽玩的,他們弘農楊氏的賬房先生(這時候叫典計)都是如此記賬的。

“兩本賬,一本記河蚌采買一萬錢,另外一本記府庫支出一萬錢,對賬的時候,一條一條的核銷。錢從哪裏來,最後去了哪裏,一筆筆都是清清楚楚的。

這樣的話,只要粗通算學和文墨的小吏,都能做這樣的事情。你也不必這麽辛苦去統計核算賬目了。

對了,從軍隊家屬當中招募粗通文字之人,開設學堂,教他們算學和記賬吧。該花的錢一定要花!”

現在地盤大了,劉益守深感合格的基層小官不好找,本地世家的人用起來也不放心。既然沒有直接可用的人,那就開速成班!

“主公,現在一切向好,其實也不必那麽著急的,主公要注意休息才是。”

楊愔不動聲色的勸說道。

劉益守的廢寢忘食已經引起了手下很多人的關注,以這一位“料敵先機”的習慣看,肯定是有什麽大事要發生。所以楊愔等人關注的其實不是要劉益守多休息,而是很想知道究是有什麽大事讓劉益守芒刺在背。

“你不明白,安穩的日子沒多久了,我不著急不行啊。”

劉益守嘆了口氣說道。

北面傳來的消息,高歡政權在河北世家的幫助下,特別是河北世家的基層人才,填補了高歡勢力在國家治理這方面的短板,使得北方的局面在迅速穩定。

特別是頒布了新版本的均田制後,人心安定,匪盜被繳械招安,逐漸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局面。

劉益守記得前世史書上似乎忽略了這段時間,東魏為了恢復民生還是頒布了不少新法令。如若不然,在西線跟宇文泰打仗經常大敗的高歡,哪裏有那麽多家底給他折騰呢。

要知道北魏末年喪亂,許多地方都是赤地千裏,高歡在前線與宇文泰折騰的消耗,都是來自消滅爾朱勢力之後的和平生產,而不是北魏所留下的遺產。

東魏政權在恢復生產這方面的努力與成果,被“歷史的勝利者”給修正掉了。如果劉益守忽略這一點,認為高歡不堪一擊的話,那麽到時候哭的人就只能是他自己了。

一旦高歡擺脫了爾朱榮勢力的掣肘,那麽要人有人,要錢有錢的河北,可以輕輕松松征發十萬兵馬南下。

劉益守深知賀拔嶽政治才能遠不及宇文泰,前世那個西魏,可未必能順利立國。或者高歡幾年後平定關中也未可知。

總而言之,不能把自己的生路寄托在敵人的愚蠢上。

“我看你今天好像沒什麽事,不如一起去芍陂看看吧,那邊聽說賈思勰在培育河蚌。賬本裏一大票支出,我也要看看錢花在什麽地方了。”

劉益守站起身,最近一段時間都在書房,整個人都不好了,確實是要出門活動一下筋骨。

“主公,那個河蚌我也吃了,雖然是美味,可是有必要這麽大規模養殖麽?”

一邊跟著劉益守走出院子,楊愔一邊疑惑的問道。就算那些河蚌出珍珠的傳言是真的,但是比例太小了,用百裏挑一來形容都誇張了,恨不得是萬裏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