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笑容逐漸凝固(上)

冼夫人在嶺南頗有威望,這一路來建康,其實是有要事稟告建康朝廷。

當然,這個說法有點官方,換個簡單的說法就是:因為之前藩王叛亂的余波,嶺南如今正處於風雨飄搖的前夜。

冼夫人作為高涼郡太守馮寶之妻,漢人與俚人之間的橋梁,感覺以目前的局勢來說,有必要在中原尋找一個靠山。

然後背靠大樹,再來處斷嶺南的復雜局面,便可以從容應對了。

冼夫人對梁國的“忠”,並非愚忠,她顯然想看看蕭衍走了以後,繼任者的斤兩如何。

冼夫人一路喬裝改扮,並不急於到建康,而是沿路查探各地風土人情,沿路打探梁國的各路權貴,以及這些人的名聲與分量。

到了建康周邊的丹陽後,她還特意去劉益守新設立的糧倉去觀看了許久。

經過反復的打探,對比,鑒別,冼夫人最終確認,梁國現在如果說真要找一位能夠說得上話的英雄好漢,此人非劉益守莫屬!

無論是身份(貴為吳王,還是駙馬),權勢(都督中外諸軍事)還是心智手段與才能名望,都無人望其項背!

更關鍵的是,此人太年輕了!年輕就意味著未來可期!

劉益守年輕到跟冼夫人自己差不多大年紀。

這樣就意味著,只要和劉益守確立好合作的關系,那麽就能保證冼夫人在世的時候,嶺南的政治經濟與中原密切聯系不斷!

她來吳王府找劉益守不是一時興起,而是經過了反復的思量與謀算,最終作出的決定。

此時此刻,劉益守與冼夫人對坐,就敏銳的感覺到,對方無時無刻不在打量著自己。那種目光,不是陷入情網的女人在看心上人,而是一位胸有韜略的政治動物,在權衡觀察同類。

“冼夫人深夜來訪,可是為了嶺南之事?”

看到對方許久都不說話,劉益守忍不住好奇的開口問道。

“回殿下,確實如此。妾身花了很多年,才鎮服嶺南各部,使其不再各自攻伐,民知其禮而為王道樂土。如今嶺南政局動蕩,妾身深感不安。”

冼夫人感慨的嘆息了一聲說道。

劉益守從來不敢小看冼夫人,哪怕是前世沒有聽過此人的事跡,這一世自從到建康以來,冼夫人掌控十多萬戶俚人的事跡也是時有耳聞。

在俚人全民皆兵的習俗下,冼夫人若是要興兵作亂,只怕梁國南方已經是一片焦土。拉起一支十萬人的俚人隊伍對冼夫人來說簡直不要太輕松了。

“冼夫人巾幗不讓須眉,為穩定南方的局勢不辭勞苦前來建康,真是令人欽佩。

冼夫人在嶺南的種種功績,只能用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來形容。請受本王一拜。”

劉益守站起身,雙手攏袖對著冼夫人深深一拜。

他如此恭敬,倒是讓冼夫人有些不自在了。

“那些事情,都不足掛齒。吳王為了安定國家,種種策略真是神來之筆,妾身聽聞以後深感佩服。今日冒昧來訪,實則是有要事要與吳王商議。

此事不宜聲張,妾身觀梁國各路權貴,唯有吳王心懷天下,可以托付大事!”

英雄識英雄,在嶺南政治軍事一把抓的冼夫人,自然是知道劉益守的厲害。很多別人看不出來的妙處,冼夫人一眼就看出來了。

要不然,她何苦深夜像做賊一般的私自前來?

冼夫人對自己的眼光極為自信,她深信自己不可能看錯人。如今見面,劉益守果然不是浪得虛名。

“冼夫人有話可以直說,不必顧忌什麽。”

劉益守微笑說道。

“吳王殿下,高州刺史李遷仕,新州刺史蕭勃,廣州刺史蕭映,目前都有些不安分。他們四處招兵買馬,意圖不明。

自從前太子蕭綱到了廣州後,很多蕭氏宗室就一直以他的名義聯絡嶺南各郡,打算篡位自立。

戰亂一起,嶺南自然會烽火遍地。妾身深感不安,故而輕車簡從來建康尋求應對之策。”

冼夫人對著劉益守深深一拜,然後目光灼灼的看著對方。

冼夫人所控制的高州、崖州(海南島),俚人數十萬,這是一股極為強大的力量。

蕭映、陳霸先那幫人要搞事情,自然是不可能忽略他們身後的。

如不能用,則滅之!

冼夫人顯然是明白人,知道如今高、崖二州不可能置身事外。只要梁國國內的宗室內鬥一天沒有解決,那麽嶺南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

當然,這也說明冼夫人根本就不看好蕭綱能成大事,要不然,冼夫人就不會來建康找劉益守了。

“俚人經濟落後,很多人甚至連刀耕火種都達不到。若是再經歷戰火,被人利用後難免生靈塗炭。大戰開啟後,底層百姓定然死傷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