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不做冤大頭

吳王府的書房裏,雖然已經是晚上,卻依然亮著燈,劉益守與楊愔二人對坐於書案前,商議鹽政改革的事宜。

“主公的想法雖然好,但若是事情沒辦成,反而會損害主公的威信。這次的事情,一定要辦麽?”

楊愔輕聲問道。

他知道劉益守的想法很正確,但正確的事情要什麽時候去做,這是個很考驗施政技巧的問題。很明顯,改鹽制,並不是像劉益守對外鼓噪宣傳的那樣,“免稅”兩個字就完事了。

這其中有著更多更復雜的政策,涉及到方方面面。

所有的政治問題都是經濟問題,但所有的經濟問題都關乎政治。鹽稅,可大可小一件事。往大了說,被人拉下馬也不是沒可能。

“國家尚未統一,這些事情我們做起來,阻力還算小,還有施展拳腳的空間。若是等國家一統再去做,恐怕那時候哪怕有心殺賊,也無力回天了。人活一世,總要為子孫後代計,不能把所有的麻煩都留給他們。”

劉益守嘆了口氣,將桌案上擺著的一封信遞給楊愔。後者看了半天,將信放下,眉毛一挑微微點頭道:“主公果然不是無的放矢。”

楊愔似乎是松了口氣。

“確實如此,要不然我也不可能貿然提出改鹽政。”

劉益守微笑說道。聰明人就是一點就透,楊愔看到這封信上說的東西,就知道劉益守那敏銳的政治眼光又開始發揮作用了。

“饑寒起盜心,把那些最底層的人逼得走投無路,他們只能鋌而走險。漢武帝鹽鐵專營開了一個壞頭,把鹽變成了人頭稅的載體,窮人表面上看和富人收一樣多公平公正,實則是把他們逼上絕路。

窮人都走上絕路了,這個國家還能長久麽?”

劉益守又是忍不住長嘆一聲,他知道楊胖子是懂這個道理的。

家財萬貫的人掉一貫錢大概沒感覺,家徒四壁的人丟一文錢可能都會難過好幾天。人與人,所在的階層不同,對同一件事的感觸可是天差地別的。

能說吃鹽是一件小事麽?

那得看是在誰眼裏啊!在數量占大部分的天下窮人眼裏,這就是大事,天大的事!

“主公心懷天下,乃國家之大幸。”

楊愔心悅誠服說道。

“人心就是衣食住行。掌控了人心,得天下不過遲早而已。我們不能失了民心啊,不能做事都做些華而不實的樣子貨,要讓百姓的生活得到實實在在的改善。

這件事你多費點心,若是處理好了鹽政,不亞於戰場多了十萬生力軍。”

劉益守緊緊握住楊愔的手說道,他不可能時時刻刻盯著細節,這件事還得楊愔親自操刀。

“明白了,能為主公這樣的人效力,真是楊某的幸運啊。”

楊愔感慨說道,亦是緊緊握住劉益守的雙手。

這一刻讓他產生了一種使命感,這可能就是劉益守從前說過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吧。

或許百年之後,史書評價自己時,也會把他親自操刀主持的鹽政提一提。楊愔頓時有些緊張起來,這件事要是沒辦好,他將來的名聲如何,可就不太好說了!

“主公,此事屬下一定辦妥。”

楊愔壓住內心激動說道。

“也不要那麽拘謹。鹽政改制,調整,定型,其間估計會出現很多問題,也許會持續很多年。無論怎麽辦,改善民生,減輕貧苦百姓的壓力,這個原則不能變。”

劉益守肅然說道,楊愔默然點頭。

說起來容易,可是縱觀史書,有多少人在乎那些人的死活?

他的心情不免有些沉重起來。

……

梁國這次頒布的新“鹽政”,顯然不是在鬧著玩。劉益守打王克的那一棍子,似乎象征著南方世家的脊梁挨了一棍子。之後那些聒噪的聲音全部偃旗息鼓。

無論怎麽說,雖然搞不懂劉益守到底想做什麽,但朝廷“不收”鹽稅總比從世家手中搶鹽池要好太多了。似乎除了直接動手以外,朝廷也翻不出什麽花來,他們都是這樣認為的。

於是,在楊愔的主持下,深度影響未來數百年的“洪武鹽政”橫空出世,除了免稅以外的相關配套措施,亦是在逐步出台,一步一個腳印!政策從制定到執行都非常紮實,而且頂住了各方壓力,政策連續性極強。

此時包括劉益守在內的所有人,都沒有料到此策的影響時間會以百年為單位,持久而猛烈。將國家經濟與政治的基本面貌攪和得一個翻天覆地!

劉益守鹽政改革思路便是“恢復民生,優勝劣汰;多管齊下,淮鹽為王”。如果沒有最後一句,前面三句都是空話,都是無本之木。

利用海鹽無法比擬的強大生產力,大力扶持官府牢牢掌控的兩淮海鹽,然後用各種明面上的陽謀,將世家大戶手裏的鹽池鹽井都搞破產,或者是處於少盈利的雞肋狀態,逼迫他們放手用鹽來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