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升米恩,鬥米仇

已經帶兵來到襄陽城屯紮的劉益守,接到了楊忠派人送來的信。

楊忠所率領的五百精銳已經屯紮漢中郡最東邊的城固縣,完成了部分既定目標。

在信中,楊忠闡述了下一步前鋒軍接下來要如何作戰,簡單來說,就是:引而不發,雙管齊下!

一方面,對蕭紀那邊文攻武赫,詐唬說朝廷的主力已經到了,並在城固縣外布置大營,裝出大軍壓境的模樣,嚇阻蕭紀不要輕舉妄動。

另外一方面,又把南鄭放開,自己躲到一旁,以觀後效!無論西魏的兵馬來不來,都可以從容應對,不至於說被蕭紀撿漏。

這等於是否定了劉益守之前的軍令。

要知道出發前,劉益守可是要求楊忠帶兵屯紮在南鄭附近的。

不過楊忠在信中說明了理由,並強調這是段韶的主意,而且他也覺得很可行。

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

楊忠手裏就五百人,剛柔並濟保持威懾,顯然要比傻乎乎沖上去給蕭圓照墊刀要好得多。劉益守從諫如流,已經接受了楊忠等人提出的建議。

“楊忠辦事還是妥帖的。”

把信放下,劉益守忍不住微微點頭,腦子裏在權衡利弊。

楊忠活幹得不錯,特別是沒有蠻幹,把該做的事情都做到位了。

現在是輪到他這個主公後續來操作了。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但不是成功的全部。劉益守將這支萬人的隊伍拉到了襄陽以後,便在心裏盤算著究竟要帶多少人去漢中會比較好。

多多益善?

不不不,其實是帶去的人越少越好,在兵力夠用的情況下。

漢中那邊的糧草補給條件不比別處啊,遠不如荊襄,更比不上兩淮。

路是真不好走,全部依賴於水運!而且糧食不是水運過去就行了,還要找地方卸貨,找地方存儲,還要大量推車與牲畜負責短距離陸路轉運啊!

有多少城池是把渡口建在城內的呢?很多時候“最後幾公裏”的轉運,也能把人給急死!

而漢中這裏不比別處的是,它東面被漢水走廊卡的死死的。東西運出來順流而下容易,逆流而上運上去可就費勁了。

那種帶著一大堆人打到漢中去,以為這樣就能將敵軍踏平的將領,絕對是外行中的外行,起碼是不懂水文地理的人。

到時候別說是殺敵了,光是大軍的糧秣運輸問題都會讓軍需官把自己給擼成禿子。

權衡再三,劉益守決定砍掉兩千人的編制,讓這些人屯紮荊襄,只帶八千人西進漢中,依舊是走水路。然後在毗鄰漢中東面的安康郡紮營,在那裏建立水運渡口和糧倉。

將來退兵後,就把那裏當中漢水走廊的一個中轉站,把糧倉改為水次倉,服務於政令。

也算不虛此行吧!

正當劉益守在書房裏唏噓感慨的時候,源士康稟告說坐鎮南陽宛城的獨孤信求見。

等對方進了書房,劉益守一眼看到獨孤信喜笑顏開的模樣,就知道絕對有好事。

獨孤信這種人總不會缺女人倒貼的,如果他想開坑,後院幾十個女人也填不滿。

他高興當然不是因為納美人為妾。

獨孤信高興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幾年前劉益守定下的政策,如今終於產生了巨大的成功。

當年攻克南陽後,劉益守就下令在南陽修生養息,推行均田。將那些因為戰亂而無主的土地,分給從別處,特別是從荊襄遷徙而來的災民與缺乏土地安置的流民,發展民生。

經過幾年修生養息,南陽大治,今年秋收更是糧食滿倉,還有多余的糧食用以支援正在重建之中的河南新蔡、懸瓠等地。

不過獨孤信今天來並不是跟劉益守敘舊和炫耀政績的,而是現在南陽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新情況。

“你是說,武關那邊不斷有關中災民外逃?而且還是一隊接一隊的?”

聽完獨孤信的描述,劉益守瞪大眼睛,一臉不可思議的看著獨孤信反問道。

關中本來就地廣人稀,居然還有人從武關逃到南陽討生活,這是多稀奇的事情啊!

按照一般的客觀規律,人口應該反向流動才是正常現象啊!

“回主公,確實如此。不過事出有因,還要聽屬下慢慢道來。”

獨孤信一板一眼的說道。

“這件事確實挺奇怪的。”

劉益守微微點頭感慨說道,不置可否,等著獨孤信的下文。

這些人如果只是要逃出關中,根本還到不了南陽這邊來。現在他們一路逃到南陽,顯然是擔心被關中的守軍或者捕奴隊抓回去,力求跑得越遠越好,所以可以算是“千裏迢迢”了。

“不過這也不是屬下前來襄陽的理由。安置些許流民,南陽尚未分配的土地還有不少,這並不是什麽很難的事情,屬下自己就可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