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長安變,滿地傷

“事情就是這樣,你們怎麽看。”

外面下著暴雨,書房裏眾人全都看著桌案上那封信,若有所思沒有人開口說話。

四周點燃的火把,將他們的影子照得如同鬼魅一般,因墻壁縫隙裏吹來的風擾動火光而扭動著。

“主公,此事太過於驚駭,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倘若韋孝寬之言為真,則收復關中勢在必行。可若這只是詐降……”

王偉結巴了半天,憋出這樣一句話來。他不是一個能下決定的人,作為謀士,說話可是要負責的!

古代沒有電話沒有網絡,訊息傳播速度很慢。哪怕是在事前有準備,幾天時間也可以算是“神速”了。因此決策的預見性與提前量非常重要。

等事情發生了再去做相應準備,黃花菜都涼了,這是九流的謀士才會出的餿主意。

韋孝寬也算是賀拔嶽麾下的中堅力量了,連他都帶著族人反了,這關中要亂到什麽程度,簡直不敢去想。

“其實吧,這件事把楊胖子叫來,更容易處理一些。”

陳元康不動聲色建議道。

“這也有關系麽?”

劉益守一臉莫名其妙的,楊愔一個管後勤管經濟的,這樣的謀劃,他能做的事情很少。

“楊侃是韋孝寬的嶽父,此人乃是楊愔堂兄,自然是有關系的。讓楊愔去打聽下他堂兄楊侃那邊的消息,很容易知道韋孝寬的處境如何。如此一來,韋孝寬若是說謊,則必有破綻。”

陳元康言之鑿鑿說道。眾人心中了然,偷偷的看了看楊忠沒說話,場面一時間有些莫名的尷尬。

楊忠一直說自己是弘農楊氏的族人,但都是“不可考”,極有可能是冒認的。但楊愔卻是實實在在祖上弘農楊氏嫡系出身,每一輩都說得出來歷。

也就是說,楊愔才是真正出自弘農楊氏的大員,楊忠麽……大家都知道是怎麽回事,不過平日裏也不會故意拿出來說惡心人。

估計就算真是弘農楊氏,也是旁支的旁支,不提也罷。

“有道理,不如現在就把他叫來吧。”

劉益守微微點頭說道。

“此事不急於一時,只是起一個檢驗真假的作用,倒是不必著急找楊愔確認。他現在估計摟著高小娘子樂不思蜀呢,主公此時去叫他豈不壞人美事?”

陳元康得意洋洋的說道。

“高二娘子那麽小就……”

劉益守一臉驚駭,古人房事也太不講究了,楊愔平日裏也挺老實一個人啊,怎麽能對未成年少女動手呢?

“女人嘛,有些在主公眼裏年紀很小,但其實也不小了。”老銫鈹陳元康意味深長的說道,話題越扯越遠。

“主公,還是說說這件事我們要如何應對吧。”

一旁的楊忠沉聲問道。

陳元康太踏馬會閑扯了,說不了幾句話就直奔下三路。作為領兵出征的將領,楊忠的關注點跟陳元康完全不在一個地方。

於謹要鎮守滎陽防止河北的兵馬南下,肯定是不能動的。唯有南陽的獨孤信與建康的禁軍可以作為主力入關中。

只不過,此行誰帶兵,怎麽行動,何時出發,都是個疑問。

韋孝寬只是在信中說關中將要大變,“將”到底是指什麽時候?半年算是將,還是一年算是將?又或者幹脆只是幾天時間?

就跟“馬上”這個詞差不多,馬要是太大又上不去,豈不是得歇菜?

劉益守前世就遇到過很多放鴿子的人,明明說馬上就來,結果幾年過去了也不見蹤影,當時說過的話就跟放屁沒有區別。知人知面不知心,誰知道韋孝寬怎麽想的呢?

他要是帶著大軍到了武關,韋孝寬這廝來一句“關中大事未定,暫不宜入關”,那個時候是悻悻退回南陽,還是強攻武關打爆韋孝寬的狗頭呢?

這事情細想之下挺鬧心的,主要原因還是韋孝寬平日裏風評極差,幾乎就是關中諸將中老硬幣的代名詞,以心思縝密,計謀叠出而聞名。

哪怕他真請降,在別人看來也是套路。一個人要相信這廝說真話,他自己心裏得有不少底氣跟預案才能罩得住。

然而,萬一韋孝寬說的是真的呢?萬一對方是真的想著投誠呢?

進入關中的機會就在眼前,誰敢說自己大方到說不要就不要的地步?世上想吃後悔藥的人還少麽?

楊忠的話可謂是說到了點子上,道理大家都明白,關鍵還在於如何決斷。這個時候,判斷力比想象力要重要,下決心比出主意要重要。

劉益守個人意志如何,在這個時候會起最關鍵的作用。再厲害的謀士碰到袁紹那樣的人,也沒辦法能搞定。

“老實說,現在並不是進軍關中的好時機。

我原本的意思,是先收蜀地,再攻河北,然後營建新都。關中很穩固,不容易亂。戰國的時候,六國等秦國亂也等了幾百年。耗時間這方面,我其實是有心理準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