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加九錫而不受

爾朱榮原以為劉益守會找他“促膝長談”,回憶當年往事什麽的。沒想到對方似乎根本沒那個意思!

在晉陽待了幾天,將這裏的事情安頓好後,劉益守便準備動身返回滎陽。

他打算路過洛陽的時候,順便再去那邊看看新城修得如何了。至於爾朱榮,劉益守不知道要跟他說什麽,也不覺得在爾朱榮面前顯擺有什麽意思。

一個很自卑的人,需要別人的不斷肯定,才能重鑄自我;而劉益守如今功成名就,橫掃天下在即,他已經沒有那種畸形的心理需求。在爾朱榮面前裝個X,也不能證明什麽,更不能改變什麽。

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不卑不亢的面對就行了。

劉益守對此想得很通透:讓當初那個唯唯諾諾,對著爾朱榮說不出半點惡言的形象繼續留在對方心中,似乎也挺好的。

很快,陽休之帶隊,領著一批人先行離開晉陽,爾朱榮及其家眷也在其中。劉益守準備將這些人送到建康安置;

此外,劉益守留韋孝寬守晉陽,並封其為並州刺史,太原郡太守;堯奮守祁縣與鄔澤,為西河郡太守;新投靠過來的可朱渾元守上黨郡,為上黨太守;堯難宗守鄉縣,為鄉郡太守,都歸韋孝寬節制。

各地稅負租調,都有不同程度的減免,以休養生息為主,並不急於清算本地豪強與大戶。

劉益守自己則是帶著可朱渾元及其家眷,親信部曲千余人,返回滎陽跟於謹匯合。

攻克並州的消息傳到建康,朝野振奮!自劉裕北伐百多年來,這是南邊的軍隊頭一次打過黃河,在黃河以北實質性的攻城略地,其意義之大,無需贅言。

陳元康上書天子,要求給劉益守加九錫。

那什麽是九錫呢?

九錫又叫“九賜”,主要包括:車馬、虎賁、衣服、樂縣、朱戶、納陛、秬鬯、鋏鉞、弓矢九樣物品,這些物品的象征意義遠遠高於其實用意義。

簡而言之,每個權臣在篡位之前,都會加九錫,以“證實”自己大權在握。

只要看看歷史上哪些人加過九錫,就知道這玩意到底意味著什麽了。

這個時空就已經加過九錫的人,包括但不限於(不排除草台班子加過但正史不予記錄的情況):王莽、曹操、孫權、司馬昭、西晉八王之亂時某些司馬氏藩王、石勒、石虎、桓玄、劉裕、蕭道成、蕭衍。

劉益守前世歷史上加過的人除了上述以外,還包括:侯景、陳霸先、楊堅、李淵等。

每一個都是野心家,而且大部分也都實現改朝換代了。

如今九錫已經成為篡位及改朝換代的代名詞,加九錫也是篡位過程中的必要流程。

誰加了九錫,那基本上等同於必然篡位,只看時機是否合適。

陳元康在朝堂上提出給劉益守加九賜,以賞劉益守奪取並州之功,這已經不是在暗示,而是在明示了!

滿朝文武,無人出來阻攔勸說。於是天子下詔,為吳王劉益守加九錫,以酬吳王開疆拓土之功。詔書頒布後,快馬送往滎陽,整個建康朝野陷入死一般的靜寂之中,就等著劉益守的回復。

劉益守若是同意給自己加九錫,建康城內的這些官僚們,就會開始準備新朝建立後的相關事宜。

若是劉益守出人意料的拒絕,那麽迎接新帝上位這件大事,還可以再緩緩。

……

滎陽城外的索水岸邊,劉益守又在釣魚,戴著鬥笠跟普通漁夫無甚區別。此時已經到了早春,北方河水解凍,魚兒隨著水溫的上升,亦是開始活躍起來,正是垂釣的好時節。

“主公,大喜啊,天子給主公加九錫了,詔書在此。”

王偉手裏拿著一張白色的帛書,小心翼翼的遞給劉益守。

“你親自跑一趟建康,就說我功勞淺薄,不足以受此殊榮,當不起九錫。”

劉益守微微皺眉說道,對此似乎不怎麽在意的樣子。

都這個節骨眼了還裝?

王偉一愣,搞不清楚劉益守到底想幹啥。

“九錫,有逆賊之名而無權臣之實,不要也罷。你去跟長猷(陳元康表字)說,讓他醞釀一下,廢掉我頭上的吳王封號,改為漢王;封地洛陽,封國為漢,讓我為天子鎮守國門於北方。”

劉益守淡然說道。

王偉倒吸一口涼氣!劉氏,漢國,果然是所圖甚大啊!

不加九錫是對的,因為劉益守的玩法,是在手底下摸家夥的活計,嘴上多喊些漂亮話,不掉一塊肉,但給人的觀感卻要好了太多!也不會落人口實!

加個九錫又有什麽意思呢,都是些華而不實的東西。難道真要學司馬昭一樣,弄得自己臭不可聞,非得把篡位兩個字寫臉上才行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