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合租與同居有什麽區別

9月22日上午。

在同一層樓辦公的其他公司,據說聽到了從米狐遊工作室裏傳出來的激烈爭吵。

不過時間很短暫,很快就重歸平靜。

而等到中午的時候,蔡皓嶼等人送靳至冬離開辦公樓的大門,雙方在門口互相告別。

還沒等蔡皓嶼去找徐行,就收到了來自群星公司的協議修改意見。

其中就包括了有關投票權的自我限制,以及對米狐遊工作室實際控制權的看法,表示群星公司在確保自身利益不受損的情況下,不會幹涉米狐遊的任何決策。

事後。

蔡皓嶼來到天樞遊戲娛樂公司,跟徐行簽了股東補充協議,最後還是妥協了,無奈接受眼下的事實。

對他來說,自己能從遊戲中賺多少錢倒還在其次,只要能讓遊戲獲得成長,能夠讓他完成對自己內心幻想的二次元世界的構建與分享,那其他的都可以談。

而蔡皓嶼之所以對股權與控制權如此執著,原因也正是在這裏。

因為大多數投資人都只會看重自身利益,注定了不是能跟他們志同道合為夢想而戰的戰友。

如果不能確定自己的掌控權,最終哪怕割肉放棄米狐遊工作室,帶著團隊核心另起爐灶,即便到時候變得更艱難,蔡皓嶼也不會猶豫。

而他身邊一起的柳偉與羅雨豪,也會毫不猶豫的支持他的決定。

如果不是靳至冬把責任都攬到了自己身上,而徐行又及時提出了增補協議內容,或許蔡皓嶼還真會生出這個念頭來。

不過眼下對股東的約束條款增多後,雖然對群星公司所持有的股份也進行了一系列的保護措施,但也保證了蔡皓嶼團隊對工作室的掌控權不會被威脅。

實際上,徐行對米狐遊的控制權壓根就不感興趣。

他在意的只是股份與實際收益。

很多互聯網企業發展的過程中,都不免會被資本和大公司占據絕大多數的股份,創始人為了保持自己對公司的實際控制權,都會實行類似AB股的模式。

持有B股股權的人,投票的比例是A股的十倍以上,哪怕創始人手裏只剩下20%以內的股份,但依舊可以掌握超過50%以上的投票權。

很多時候,初創公司值錢的都不是那個殼,而是其中的核心團隊。

這也是為啥前世阿裏收購了一堆企業,為了配合公司戰略換掉了企業原本的創始人團隊後,反而讓收購來的企業變得一蹶不振。

大多數情況下,把關鍵人物換掉之後,這家公司其實就已經不是原來那家公司了。

雖然裏面所擁有的的資源還在,甚至技術專利和市場份額都在,但在公司的發展過程中,任何一項重要決策都必然伴隨著創始人本身的理念與意志。

換了最高層的核心,就等於給一個人換了個大腦。

身體還是那個身體,但是控制身體的已經不是原來那個人,所做出的行動也會跟以前不一樣,注定了會出現行為上的偏差。

這點偏差放到公司上來,那就會導致巨大的差別,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所以徐行就算以後真要繼續增持米狐遊的股份,也不會對米狐遊的實際控制權有什麽想法,甚至還會主動建議蔡皓嶼實行AB股制度。

畢竟他看中的還是米狐遊後續的崩二崩三和原神,這要是連團隊核心都被逼走了,光要一個空殼公司有個屁用。

至於自己做?

你要說讓徐行做個水果刺客這樣的輕量級手遊,尚且還算在他的能力範圍之內,但要說米狐遊出品的這些二次元手遊,那還真不是他出一個策劃方案就能搞定的東西。

事實上就連他正在推進的【微訊助手】【熱點新聞】以及【吃了麽外賣】,如果不是有廖沁宇和戴卓山這種有豐富經驗的大佬加入,他想要做起來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徐行很清楚自己的優勢在哪裏。

重生者最大的優勢就是自身對時代的先知先覺。

但先知先覺不是萬能,有些東西不是說知道了就能做到。

在對時代走向清晰可見的情況下,徐行要做的就是用對人,做對事,而不是單純的當一個公司獨裁者,看到什麽好東西都要一個勁的往懷裏拽。

學會適當的分享利益和權利,才能將一個個人才捆綁到群星公司這輛戰車上來,未來的路才會更好走。

在面對騰信阿裏這種巨無霸的企業時,光靠徐行一個重生者的單打獨鬥,是永遠也不夠的。

……

9月23日,清晨。

徐行早早的起床,掀開被子後走出臥室,站在租房的陽台推拉門前,迎著熹微的陽光伸了個懶腰,隨後轉身朝衛生間走去。

這時,顏池醋的臥室門也被打開,兩個人在走廊上互相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