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有些不一樣的東土大唐

長安城車水馬龍,寬闊的朱雀大道皆以青石鋪就,更是被打掃得幹幹凈凈。

由於系統發布的任務,葉涼晨最終還是選擇了去接觸李世民,因為他知道西遊取經跟李世民有莫大的關系。

過程還是挺順利的,大概是因為泰山之行的原因。

李世民選擇了在朝會上見他,葉涼晨剛步入大殿就見大唐群臣齊刷刷的看向過來,未曾見過此等場面的葉涼晨有些心慌,但仗著有系統護身,他還是鎮定了下來。

宣政殿內,李世民坐在上首寶座上,臣分文武,分兩列站於殿中。

其實在大唐朝會上,女子上殿還是第一次,群臣也有反對之聲,但如今李世民威望甚高,所以在他的堅持下,一些反對聲也銷聲匿跡了。

其實也不是第一次,但那並非貞觀朝,而是在武德朝。

那人就是平陽公主李秀寧,李淵的第三女,她是真正的女中豪傑,歷史上她直接聚攏關中豪傑,在司竹起兵,然後統領娘子軍與李世民會師於渭水北岸,共同攻破當時隋的大興城,也就是唐長安城。

這也是娘子軍的由來。

武德六年死後被謚為‘昭’,所以也稱為平陽昭公主。這是唐朝第一位死後被賜予謚號的公主,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采用軍禮殯葬的女子。

可以想象這是多麽高規格的禮節,古代王朝象征國家的兩件事毫無疑問是祭祀上天和軍事行動。

所以公羊傳裏才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就是祭天、祭地、祭祖先。而戎則是與戰爭武器有關,象征軍事。這也是孫子兵法說‘兵者,國之大事。’的根據。

為什麽古代文人老是說‘馬革裹屍還’,這是一種希望為國爭戰死後可以以‘戎’之禮節下葬的願望。這對武人來說就跟文人希望青史留名一樣,這麽一說就不難理解李秀寧了,更何況這還是在一個男權主義的古代王朝。

言歸正傳。

這會兒已經是女子之身葉涼晨已經踏入殿內。

只是如果不算沉睡時間,他穿越到此也不過半個多月,哪裏想過有見皇帝的一天,所以他就這樣走到殿中間然後也不行禮,就這樣愣愣的看著微微發福的李世民。

此時李世民身穿一件雕龍的赤黃色朝服,頭戴折上巾帽,腰圍九環帶,腳穿六合靴,四平八穩的坐在上面,手則摸著胡須定定的看向葉涼晨。

這時候文臣之中一人出列喝道:“大膽,見了陛下還不行……”

只是他還沒說完,便被李世民擡手打斷,並說道:“無忌,不得對女先生無禮。”

李世民看著葉涼晨,不由想起了李秀寧,想起李秀寧,他就想起了那崢嶸歲月,所以他不容長孫無忌破壞這難得的氣氛。

李世民又看了看葉涼晨,然後閉上眼睛,似乎在回憶當時李秀寧在這大殿上是什麽樣的站姿。

一會之後,他才嘆了一口氣將回憶壓制下去,接著說道:“朕曾於泰山之巔得至人指點,說女先生乃是科技興邦之關鍵。那至人所言之時間地點、還有女先生之穿著與你一般無二,故而請你來此相問,敢問女先生姓名?”

“葉涼晨。”葉涼晨以自己印象中古人行禮的方式向李世民抱了抱拳,接著說道:“陛下,你知道在泰山上見到的那個至人姓名?”

葉涼晨清脆的聲音在宣政殿內響起,由於上殿不得佩劍,所以他現在兩手空空。

“原來是葉先生,那至人姓名朕實在不知。”

李世民搖搖頭,然後直接說正事:“雖然先生乃是至人所指之人,但朕卻不知葉先生本事,先生可否作答?”

李世民這聲女先生叫的葉涼晨一陣暗爽,變成女人之後,之前碰到的人全部都叫他小娘子,現在這個稱呼讓他感覺舒服多了。

“陛下要問什麽?”

葉涼晨說話的時候,大殿內之人基本上都在看著他,原因無他,長得清秀,而且他現在身上穿的是跟電影裏面女俠差不多的衣服,與這個時代女人的衣服相差極大。

這種反差讓宣政殿之上的人頻頻側目。

不過群臣們大部分卻覺得葉涼晨瘦了點,要是再多長幾斤肉就完美了。

“既然科技興邦,那自然與其有關。葉先生不會以為是那舞刀弄槍之事吧!要是舞刀弄槍,朕也不用找先生了,不是朕吹牛,論武功,這大殿之上隨便出去一人,便可敵一國。”

葉涼晨還真以為是舞刀弄槍,不過現在他也釋然了,問其他的他當然也信心滿滿,畢竟系統在手天下我有嘛。

李世民繼續說道:“我大唐立國雖短,亦無敵於天下。只是長久以來,因為多種原因,古之科學典籍大多遺失,而前朝又不重視,導致我大唐如今學問書籍大多都不全,故請葉先生來裨補缺漏,不知先生可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