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人傑地靈的大唐(第3/4頁)

劉盈說完了這些事,便又鼓勵群臣多向自己提出有用的建議,這才結束了這次的朝議。

群臣起身,準備離開廟堂。

劉敬詢問道:“有唐王的消息嗎?”

“有。”

“唐王已經回了唐國?”

“聽聞是回去了,回到唐國,便乘六駕,還都是同色的白馬,裝飾多僭越……”

有大臣說著。

劉敬深吸了一口氣,看向了一旁的周昌。

周昌看起來也是有些遲疑,“這事得上奏天子啊。”

“我還聽聞,唐王返回唐國之後,便即刻令其太尉李左車召集軍隊,囤積糧食……”

叔孫通的臉色也白了。

“唐王這是想要做什麽啊……”

看著幾個人惶恐不安的樣子,陳平卻笑了笑,一邊穿著鞋履,一邊說道:“一個諸侯王,回到封國就坐六駕,又大規模的操練軍隊,囤積糧食,你說他想要做什麽呢?”

叔孫通顫抖著問道:“可唐王與陛下甚是親近……”

陳平嚇唬了一下他們,便起身離開了這裏。

群臣面面相覷。

叔孫通返回了府邸,遲疑了許久,即刻叫來了心腹,“我要給唐王寫封信,你幫我送往晉陽!”

這一天,也不知有多少大臣在家裏偷偷紡好了大唐旗。

……

當劉長來到太原郡的時候,在這裏受到了很熱情的歡迎。

而最先來迎接他們的不是當地的官吏,而是這裏的百姓,此刻百姓剛剛耕作完,準備回家,聽聞他們的大王歸國,便在三老的帶領下,前來拜見唐王。

所謂三老制,並非是漢的產物,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的魏國,魏國最先設立三老,秦朝後來設立鄉三老,高皇帝則是設立縣三老,到未來,還會出現郡三老,國三老等等。

而這三老,並非是三個老頭,這裏的三是指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

通常是由地方推舉出有三種德行,能讓眾人敬佩的老者來擔任,要求是年過五十。而三老負責教化,也負責調解糾紛,還會幫著收稅什麽的,此刻,前來迎接劉長的,便是基層的鄉三老。

劉長很是親切的接見了這些唐國百姓,三老坐在一旁,很是開心,又送上了吃的喝的,表達自己對大王的敬意。

劉長也是笑著坐在一旁,認真的問道:“這裏可有什麽盜賊?”

三老大聲的說道:“大王!此處絕對沒有賊寇!就是整個太原,都沒有賊寇!”

“哦?老丈何以如此確定呢?”

“老夫曾經在山裏做了四十余年的賊寇,對賊寇是非常熟悉的……”

這位德高望重的三老開始說起了自己的從業經驗,高談闊論,講述著盜賊在這裏根本沒有辦法活下來,劉長滿意的點著頭,有幾位舍人卻深吸了一口氣:您說的很不錯,可您到底是怎麽當上三老的呢??

這位老人也完全不在意公然講述自己過去的經歷,滿不在乎。

“那你們這裏可有猛獸?”

“以前有的!後來就沒了……”

一位憨厚淳樸的缺了一個手臂的農夫憨笑著說道:“當初我們跟隨陳將軍作戰,被樊噲擊破,從而逃亡到這裏,當時沒有可以吃的,我們便獵殺猛獸來吃,到後來,猛獸似乎都跑了,再也找不到了……”

“對,大王不必擔心!”

眾人紛紛附和道。

“出產的糧食如何?能吃飽飯嗎?”

另一位臉上有刺青的農夫急忙說道:“大王,我們家裏現在都有存糧了!當初我在趙國的時候,但凡有現在這一半的存糧,都不會殺官劫糧!”

“是啊!”

不少人再次點頭附和。

“那官吏們對你們還好嗎?有欺負你們的情況嗎?”

即刻有人叫道:“大王,如今來征糧的官吏,都是我當初的上吏,與我們熟絡,從不欺辱!”

“哦?你的上吏?你曾在哪裏為吏?”

“淮南國。”

“哦……”

劉長恍然大悟。

不只是劉長,就是身後的那些舍人也恍然大悟,他們終於明白那位老人為什麽能當上三老了,果然,這麽一看,在這人傑地靈的大唐,還是他當三老最為合適,畢竟這些人裏就他的罪行最輕,也算是道德最好的吧???

這裏甚至還有胡人,操著一口不太流利的唐話,笑呵呵的為劉長送來一只羊羔。

“你是月氏的?”

“大王,我是匈奴的……我的部落被太尉所擊破,我被俘虜……我的弟弟在常備軍裏作戰,立下了功勞,將我贖了出來,在這裏賜予了土地……讓我安心放牧。”

“哈哈哈,無礙,既然歸心大唐,那就是我唐人!”

“寡人也不能白要你的羊,你的弟弟叫什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