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長安能出什麽大事呢?(第3/4頁)

伏勝說道;“他總是忙著辦事,他很厭惡其余眾人的空談,認為再多的話也不如腳踏實地的去做事,他很在意百姓,可那時,連年的戰爭,百姓遭受各種屠戮,故而他總是很生氣,很憤怒……他的學問是任何人都追不上的,因此他無論對待任何人,都會將自己的知識傳授,從來不會藏私,他希望所有人都能成聖,故而教導他人的時候,總是以嚴厲的語氣來教導,擔心他們學不會……”

劉長這下滿意了,點著頭,“朕的祖師正是這樣的人啊!”

“朕準備在邯鄲設立祭祀,令天下士子都來祭拜荀子,您覺得怎麽樣呢?”

“大王這麽做,荀子未必會開心,與其在邯鄲設立祭祀廟宇,大王不如在邯鄲多設幾個縣學,荀子或許會更加高興。”

“哈哈哈,您說的有道理!”

劉長隨後又讓袁盎來拜見伏勝,表示要讓這位年輕人來跟隨他學習,伏勝提出要先考校一下袁盎,看看此人有沒有那個資格,隨即,兩人就開始雲裏霧裏的各種問答。劉長安靜的聽著他們的話,袁盎有沒有資格他不知道,反正整個長安從自己到最年幼的樊市人,應該都是沒有資格的,因為劉長壓根就聽不懂這兩人到底在說什麽。

劉長就奇了怪了,這些人為什麽就不能說點人話呢?

原本簡單的道理,非要說的這麽復雜。

若是伏勝能聽到他的心聲,定然會誇贊一句,真乃荀子之徒孫也。

因為荀子也很煩這件事,當然,他不是因為聽不懂,他只是厭惡那些不幹實事,整日扣先賢經典,不斷的注釋,為一個話找出幾十種解釋的人。荀子是個實用派,學術底線是非常靈活的,據說《荀子》裏記載的很多關於孔子的事情,都是根本無法考證的,很可能就是這位編出來的,至於為什麽要編典故呢?當然是為了實用。

而且,這位編造的典故,還不是什麽好典故,荀子不只是罵其他的儒生,惹怒了他連孔子都照罵不誤,孟子的脾氣也很不好,可他就做不到這一點,在罵人這方面,大概還是荀子更高一籌。也不知道後世將荀子搬出儒廟的時候,孔夫子和孟夫子有沒有開心的拍起手來。

袁盎留下來跟著伏勝學習,至於劉長,縱然有心學習,那也學不懂,這就像是指望著一個小學都沒畢業的人去跟著教授學高數,哪怕再用心也做不到啊。

劉長也沒有閑著,在紀通的陪同下,先後去看了濟南諸縣,紀通實在是太懂劉長的心思了,所到之處,百姓們紛紛拜見,高呼萬歲,官吏們感激的熱淚盈眶,人群之中不知誰唱起了唐王破陣樂,頓頓有肉,歌姬起舞,還專門在城外安排了獵場,讓劉長能在這裏安心狩獵,簡直就是樂不思長安啊。

同時,兩位熟人來到了濟南郡。

劉長縱馬狂奔而來,手持強弓,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咧嘴笑著,看向了不遠處。

齊王劉襄畢恭畢敬的站在不遠處,而在他的身邊,則是國相季布。

“哈哈哈~~~”

劉長跳下馬來,快步走了上去。

“陛下!”

劉襄急忙拜見,劉長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

“襄啊……你都許久不曾來長安拜見朕了!”

“仲父……我……”

“好了,往後可以上書,你阿父不在了,你不依靠我們這些做仲父的,還能依靠誰呢?”

劉長跟他說了幾句,這才看向了季布。

“哈哈哈,季舍人……許久不見啊。”

“陛下。”

季布附身長拜,劉長擠眉弄眼的問道:“當初那些跟隨寡人的舍人裏,唯獨您不是徹侯,您知道是因為什麽嗎?”

“是因為臣的能力卑微。”

“不,主要就是想著得讓太後親自來封,寡人來封倒是不合適,哈哈哈!”

雖然是這麽說的,可劉長對他還是很親近的,三人一起回到了府內赴宴,劉長問起了齊國的事情,如今齊國的大小事,都是季布來負責,劉襄跟季布大治齊國,當然,劉襄負責齊國,季布負責大治。

“賈誼在趙,欒布在河西,朝中就召公,張不疑,晁錯他們幾個,召公跟張不疑還是吵得不可開交,兩人在路上遇到了,都不會去問候一聲,不過,召公的身體逐漸有些不好,他年紀也很大了……晁錯倒是成長起來了,都敢去懟張不疑了……”

“你好好治理齊國,再過兩年,你就回朝……”

季布倒是無所謂,在哪裏都好,比起在廟堂,他倒是更適合治理地方。

歷史上,這位雖然是以誠信而聞名的,可治理地方的本事並不差,還因此得到過四哥的贊許,也是一代能臣。

“那陛下準備什麽時候回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