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躲不掉,甩不開!(第2/2頁)

一個在朝廷,一個在道門;一個在正道,一個在邪道;用一個,備一個,想用就用,想切就切。

沒有一個人是我,卻又個個都是我。

到時候,既做薪水小偷,又做【官氣】小偷,沒事兒再摸幾個邪道的‘好兄弟’祭天,簡直美滋滋啊!”

正在暢想美好生活的王遠卻還沒有意識到。

外界的因果躲得掉,但自己身上的劫運卻注定躲不掉,甩不開!

……

就在《小生死簿》上字跡顯現出來的瞬間,遠在千裏之外的雲京城,禦龍直都尉府中。

“快快,把全國的軍戶黃冊都整理出來。

今年咱們禦龍直先挑人,大夥兒可都給我把眼睛瞪大嘍,不能放掉一個人才!

【社稷之術】暫時跟咱們沒關系,但今年擴招新手的差事要是辦不好,大都尉一旦發怒,兄弟們可就沒有明年了。”

“是,大人!”

禦龍直下屬的一群書吏,正在熱火朝天地整理著從兵部和五軍都督府“搶”來的軍戶黃冊。

只因每年八月初一,正是大炎朝廷各大軍務衙門例行征兵的日子。

對他們來說,今天的【社稷之術】才是一個例外。

大炎太祖皇帝在位的時候,將全國的人口都登記造冊,分門別類,有民、灶、儒、醫、陰陽、匠、軍等等戶籍之分。

雖然限制了職業流通,嚴重抑制了社會活力,卻將每一個人的一生都給安排得明明白白。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只配打洞。

又因此世道法顯聖,軍士兵卒需時時用命,軍戶的地位也遠比王遠前世古代高得多,可不是什麽人都配當軍戶的。

一人當兵一家皆入軍籍,稱軍戶,歸屬五軍都督府,不受地方行政官吏管束,優免一丁差徭,身份和經濟地位都與民戶截然不同。

軍戶固定承擔兵役,父死子繼,世代為兵。

而“道兵軍戶”又遠勝“輔兵軍戶”。

在這種戶籍制度數百年的延續下,自然而然便形成了相門必有相,將門必有將,軍戶必有兵的格局。

大陵王氏的祖先王虎臣,當年便是出身自三十六營——“白虎銳士”中的一位【道將】。

一生報效朝廷,才有資格為子孫傳承下來了一本《卷八·白虎兵法》,文武傳家,讓王氏宗族整體列入“軍戶”。

每年到八月初一,兵部和武軍都督府都會按制抽十五歲以上軍戶入列各營。

若是正常情況下,年滿十五歲的“王遠”也在征召之列。

但如今整個洛陽、北邙山一線都成了爛攤子,伊藩、王氏覆滅的事情還被壓著,就是不知道最後會如何處置了。

另外。

由於近些年,“龍氣法禁”漸漸松脫,朝廷需要防衛的地方也越來越多。

王朝越發倚重允道允武的【禦龍直】,這也讓“禦龍直都尉府”啟動了大規模的擴招征兵。

“整勁”的力士、“非人”的校尉,幾乎來者不拒。

值得一提的是。

雖然禦龍直在建立之初,上上下下的將校,大多都是由“太乙玄兵道”的道人充任。

但是早在立國後禦龍直最威風的那幾年裏,都尉府衙門就已經不是“太乙玄兵道”的一言堂。

而是充斥了許多從軍戶、將門、還有“龍象道”抽調而來的【道兵】、【道將】。

“太乙玄兵道”出身的道人如今大約只占三成。

新丁進入禦龍直之後,會根據命數、資質授予不同的術法,兼職低級術士。

否則。

完全讓一家旁門大派掌握著這個要害的暴力機關,恐怕就連皇帝自己都睡不安穩。

一間公房裏在負責招募新兵。

另一間公房裏,一群書吏正捧著一本本兵冊仔細核對靠著“蔭補”,已經提前入編的內定人員,並且按照每個人的特點安排去處。

“王千山,洛陽人士,孤兒出身,由禦龍直老校尉收養,今天十五歲。

【道兵】境界,擅長鬼道術法,且已經入道。

根正苗紅,還如此年輕,人才啊!

現在禦龍直守禦的重點已經放到了縣一級,讓我看看應該將他派到哪裏?”

這書吏的目光順著洛陽、洛水、濁河一路向下,眼神微微恍惚了一下。

最終在接近入濁河海口的某個位置頓住。

“既然沒有提前打過招呼,便公事公辦。

好鋼用在刀刃上,便放到這……雲和縣中去吧!”

中年書吏順手在兵冊上添了一筆。

然後毫無異樣地繼續翻過下一頁。

在此期間,他似乎完全沒有注意到,在一眨眼之前,手中兵冊上根本就沒有“王千山”這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