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小孩背詩

偏偏身邊的大兒子還仰頭問她:“母親,四姨說的小鬼頭是我嗎?”

在午時的接風宴上,溫慧和五歲的大兒子介紹過溫家眾人,眼下剛行過午膳不久,自然還沒忘記溫葉。

見溫慧不說話,又接著問了句:“那父親是什麽?”

溫慧:“......”

溫葉沒憋住,笑出聲道:“你兒子倒是生得比你可愛多了。”

溫慧憋了一嗓子眼的氣,最後只憋出一句:“以為誰像你,二十歲才嫁出去的老姑娘!”

說完她故意摸了摸長子的頭,炫耀道:“我兒子讀書可厲害了,來,明佑,給你三姨四姨背幾首詩!”

溫慧夫家姓杜,五歲的杜明佑聽到自家母親的要求,立馬熟練地背起詩來。

確實如溫慧所說,是有點聰明長在腦子裏。

起碼比他母親高出好一截。

溫葉聽的時候也沒閑著,時而露出欣慰滿意又帶點嚴肅威嚴的神色。

杜明佑越背聲音越小,他怎麽覺得四姨的表情和他學堂的夫子似的。

那種天然的敬畏感一下直沖杜明佑的腦門頂。

好在十首詩沒有因此背錯。

結束後,杜明佑暗暗長呼一口氣,小小的人兒,大大的慶幸。

別人家的小孩就是好玩兒,等他背完,溫葉立馬鼓掌,道:“好!”

沒見過這樣直白的,杜明佑眼都睜圓了。

溫葉不管,她看向溫慧,一臉認真道:“事實證明,你兒子果然不像你。”

一旁聽懂了的溫蘭,小幅度彎了彎唇角,笑了。

溫慧還沒反應過來,繼續驕傲道:“我兒子長得像他爹,讀書當然也——”

說到一半,反應過來的溫慧美眸怒瞪:“溫——葉——!”

五歲的杜明佑趕緊捂上懵懂二弟的耳朵,自己也熟練地縮頸閉眼,後面的嬤嬤更是早已抱著三弟默默背過身去。

倆人之間的吵鬧,前頭談論朝事的男人們一無所知,倒是韓嬤嬤知曉後,和沈氏說了一嘴。

正院,溫玉婉帶著一雙兒女陪沈氏說話。

聽到韓嬤嬤的稟告,她詫異不已,看向沈氏:“母親,她們一直如此?”

溫玉婉以前住靠近正院的芳菲閣,與幾個庶妹們住的地方相隔甚遠,再加上那時候的沈氏對她要求比較高,就算她有心想與幾個庶妹玩耍,也沒有時間。

這麽多年,她對三個庶妹的只有模糊的幾個印象,並不明朗。

沈氏喝了口茶,道:“你二妹愛掐尖,以前白姨娘在的時候,總給她出些餿主意,這些年除了我,也就溫葉能治治她。”

溫玉婉對溫慧的記憶倒是比另外兩個深刻,因為她那個愛爭愛鬧的姨娘。

“溫葉能治住她?”溫玉婉不免懷疑,迄今為止,她仍然覺得溫葉是個柔順的姑娘,最多是有些巧思,以及不像溫蘭那麽膽小而已。

沈氏不準備解釋,只道:“日後接觸多了,你會明白的。”

溫玉婉點點頭,也沒想深究。

她想起出門時婆婆囑咐的事,想了想,道:“我這有一套赤金頭面,瞧著不錯,想給四妹添個妝。”

沈氏一語戳破:“你婆婆給你的?”

溫玉婉笑笑,讓兩個孩子出去玩會兒,等孩子們走了才回道:“娘真是,什麽都能猜到。”

那套頭面確實是她婆婆永誠伯夫人托她帶來的。

“想來是你那小姑子婚事定下了。”沈氏再次言準。

溫玉婉不得不佩服,同時問道:“這事兒我婆婆還瞞著,娘是怎麽知道的?”

沈氏瞥了女兒一眼道:“你婆婆那個人,我還是了解的。”

溫玉婉深以為然,若不是母親對婆婆了解至深,她如今的日子也不會過得這樣好。

“定的哪家?”沈氏又問。

溫玉婉沒有隱瞞:“靖遠侯家的嫡長子。”

沈氏點頭:“確實是門好親事。”

嫡長子承爵,女兒嫁過去,將來就是靖遠侯夫人,永誠伯夫人能不高興麽。

雖說永誠伯父子在朝得重用,但靖遠侯家一樣不差。

原本靖遠侯夫人考慮的名單裏並沒有永誠伯家的姑娘,直到溫家與徐家的婚事落定。

如此以來,永誠伯府與徐國公府之間便多了一門轉折親。

靖遠侯夫人這才將目光落向永誠伯府,當然她也不是隨便坑兒子的人,永誠伯府的嫡出姑娘出落得確實不差,家中父兄也爭氣,否則就算與國公府結親的是永誠伯府,她也不會考慮。

然而沈氏知道,如果沒有溫葉與國公府二爺的婚事,以靖遠侯夫人的眼光,根本不會主動去了解永誠伯府的姑娘。

溫玉婉見沈氏不反對,於是道:“那頭面就留下了?”

沈氏平靜道:“留下吧,我想你四妹是不會拒絕的。”

*

溫葉當然不會拒絕,甚至希望這樣的事請多多益善。

嫡姐溫玉婉送來的那套赤金頭面,她不吃不喝三年也買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