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九月

沈氏這回是真的高興, 又給菩薩上了三炷香,還換了新的貢品。

她一直覺得燕明軒這個兒子穩重實誠,但是不知變通, 在官場上可能運轉不開,更不知道疏通關系,肯定沒有燕明澤如魚得水。

但是現在看,實誠也有實誠的好處,她的長子品行優良, 肯為百姓做事, 又有一個通透些的兒媳勸著, 這不, 就走了官運。

沈氏當初給那麽多的銀子, 就叮囑過, 這些錢可以花在百姓身上。

不管皇上喜歡的是不是這種人, 反正這次是得上頭的青眼了。

而且信中還提到了另一個好消息, 那便是許靜姝生下了一個小公子, 雖然沈氏現在已經有孫子了, 熙延乖巧懂事, 可是大房是要承爵的,生下一個小公子自然是好。

就是現在看不到, 馬上就滿月了,她這個當祖母的還沒抱一抱, 滿月禮也送不過去。

不過肯定得準備著, 等災情過去,兩邊能路走通的時候就把東西送過去, 又或者等他們從兆州回來, 一並給了。

沈氏讓燕明蕎給安陽侯府的寫封信, 把許靜姝生孩子還母子平安的消息告訴了去,省得那邊擔憂。

至於燕明軒立功的事兒,因為上面的任職文書還沒有下來,也沒個定數,所以不宜多說,省得節外生枝。

燕明蕎也高興極了,這種事怎麽能不高興呢,兄長平安無事,不僅如此,還立了功。

其實哪個小娘子都希望家中父親兄長上進的。

燕明蕎也不太懂朝中的事,但是她覺得,倘若林家和英國公府因此事獲罪,那朝中的官員被牽連的肯定不少。如今朝中正是急需用人的時候,雖然有今年的進士們,但是從書院出來的,什麽都不懂。

像大哥這種做過官的,肯定比那些人更得用。

在越朝,尋常外放官員都要任職滿五年,然後等著上面的調令。任誰都知道盛京官員比地方官好,兄長是堯楨十一年秋做的官,今年是堯楨十三年,任期還不到兩年呢。

哪怕再往上走一步,做個知州,都比別人快太多了。

而安陽侯府的人只知道青華縣沒事,許靜姝生了個小公子,但並不知道其中內情。

安陽侯夫人和沈氏的反應一模一樣,先是在菩薩那兒拜了拜,然後高高興興地跟安陽侯說道:“平平安安就沒事兒,侯爺你想,別的縣發了那麽大水,就算縣令官就芝麻大點兒,但是皇上要怪罪下來,也脫不了幹系。這明軒還是有點好命在的,燕國公府家世好,靜姝還跟我說過,她婆婆小姑子常給銀子,就算周圍有災情,他們也肯定沒事。”

安陽侯夫人覺得,既然有這樣的家世,就不能要求燕明軒官位太高。總之,如今已經考中了進士,慢慢熬個十幾年,也能回盛京來。

這以後的日子還長著呢。

燕明蕎還去問了顧言,顧言說升官的可能性很大,不過,他父親還在兆州,不能問顧太傅,顧言也說不準。

“其實回盛京的機會還是小些,但也沒準。”顧言還道,“趙祿還沒被放出來,估計等災情過去,一起清算。”

相比於結黨營私、貪汙受賄,拐賣人口這個罪名就顯得

就不那麽重了。不過,幾項罪名加在一塊,會讓趙家和林家更難以脫罪。

趙康想不想把兒子撈出來,那自然是想的,可是他現在自顧不暇,朝中人對他更是避若蛇蠍,所以自然就沒那個精力吧去撈趙祿了。

而且,貪汙受賄這個罪名一旦釘在頭上,那就免不了死罪,畢竟害死了這麽多百姓。但是,趙康依舊會想辦法減輕罪名,將功折罪,他死了沒事,只要家人有命活著就行。

恐怕林之遠也是這麽想的。

哪怕他們掉腦袋,家人變賣為奴,只要等有朝一日大赦天下,還能有血脈存於世間,有一日也能東山再起。

只不過如今盛京很多官宦之家都人心惶惶,出門的人都少了。

就怕這把火燒到自己身上。

不過也是該,誰讓貪銀子。

燕明蕎道:“貪汙受賄的罪名本來就大,況且,貪的還是朝廷修建堤壩的錢。”

越朝對貪汙受賄的官員處罰很重,燕明蕎覺得,兆州一帶因為汛期淹了堤壩,百姓怨聲載道,百姓怨朝廷怨皇上,那皇上的怒火只能朝著這兩人發了。

等八九月份兆州災情有所緩和,工部和去賑災的大臣們也該回來了。

那大哥那邊應該就有消息了。

顧言沖明蕎笑了笑,“你說的沒錯,不過這些話還是得小心著說。”

燕明蕎使勁點了點頭,“嗯,我聽你的。”

她現在是真的喜歡顧言了,不單單是對人好,還有別的原因。

只不過南方那邊一直等到入秋雨才停。

這會兒已經進了八月中旬,很快就是中秋節,在盛京百姓的眼中,兆州的洪澇已經過去了許久,百姓們都歡歡喜喜地準備過中秋,一家團圓闔家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