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成績公布,技壓群雄!

給賀蘭開完藥之後,陳南周末也沒有什麽事情了。

不過跟著孫沐去了一趟孫家老宅。

孫忠書開著車子,帶著兩人穿過杏花嶺,來了城郊區。

這裏是孫家老宅,不僅僅是孫家,當時的趙家、李家的老宅都在這邊。

可能這裏是源城市古跡建築保留最完善的一個地方了。

俗話說,地上看山西,地下看陜西。

晉省是我國現存各類古建築最多的省份,上迄唐代,下至民國,享有“中國古代建築博物館”之美譽。

其中一部分還是中國乃至世界建築藝術的孤例!

無論是平遙古城,還是龍門寺,皇城相府,雲岡石窟,大雲院,華嚴寺……等還有晉商文化的各種大院文化。

晉省幾乎任何一座城市,都能找到歷史的影子。

老宅的建築風格很樸素,青磚青瓦青石路,茵柳垂楊瑩瑩水。

這裏有一截汾河的分支流經,此時臨近中午,路過的平房裏散發出陣陣香氣。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陳南原本以為這些世家的老宅會是如何的奢靡闊氣,但是來了以後卻覺得,十分的接地氣。

但是一進院門,陳南才知道,原來接地氣只是外面看起來的。

雖然比不上常家大院那樣的闊綽,但是該有的都有。

偌大的院子陳南感覺是來旅遊的。

有宗祠、有藥王廟、百草園……

陳南也見到了孫家的老爺子。

老爺子才下門診,穿著一身白大褂就從後門進了院子。

陳南這才注意到,原來後門不遠處的一座房子,竟然是開設的門診。

孫忠書笑著說道:“看病上癮。”

“我爸當了一輩子醫生,離不開了。”

“所以在村子裏開了一個門診,不過看病的人卻不多,除了鄰裏鄉親之外,就是一些特殊的人。”

“每天也看不了多少患者。”

陳南點頭,表示理解。

“爸,這位是孫沐的朋友,陳景亭老爺子的孫子。”

聽見孫忠書的介紹,老爺子把眼睛摘下來細細的打量了一番陳南。

“小夥子長得挺精神。”

孫老爺子歲數不小了,頭發全白,留著羊角胡,戴著一副眼睛,特別有一種老牌的味道。

陳南也連忙問候:“老爺子您好,我叫陳南。”

孫浦榕笑了笑:“嗯,中午了,留下吃飯吧。”

陳南沒有拒絕。

聽孫沐講,老爺子歲數已經88歲了,耄耋之年,能有這樣的精氣神,很厲害的。

最重要的是,老爺子一頓吃了一碗米飯,還有很多菜,喝了一碗湯。

這食量,是真的不錯。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人歲數大了以後,消化系統功能減退,食欲和食量都會很少。

但是老爺子這滿口的好牙,炯炯有神的目光,看起來保養的真不錯。

現在的人,平均壽命高了,但是能保持如此生活質量的,卻沒有多少。

吃過飯,閑聊幾句,孫浦榕得知陳南對於這個行業並不了解之後。

孫浦榕帶著陳南到了一個房間,給他看了一樣東西。

“這就是杏花翎。”

陳南看著這個如同羽毛一樣,通體白銀雕刻,看起來做工很好。

“加入杏林苑,就會有一個杏花翎。”

“不過……你爺爺那裏,應該有一個牌子,純金打造,那就是杏林聖手牌。”

“這個東西,在江湖還是很有分量的。”

“不論他三教九流,看見杏花翎,都知道是杏林苑的人,一般人也不會主動招惹。”

“而且你要是遇到一些特殊的事情,還能找江湖人去辦。”

“以前的郎中,也難登大雅之堂,一直都是中九流。”

“和風水、丹青、彈唱、相命的是一個行列。”

“以前的郎中,要走江湖,手裏拿著一面杏林旗,走遍天下當大夫。”

“所以都要和這些江湖上的藍道打交道。”

“民國時候,動蕩較多,所以為了自保,也為了保留相火,有了杏林苑,其實就是希望在西方醫學沖擊下尋求自保罷了,不想讓祖國醫學消失了。”

“以前的時候,郎中也是分門別派的,不怎麽聯合,後來有了危機感,才知道相互幫扶了。”

陳南孫浦榕老爺子這一番話說的有些失神。

這……都什麽年代了?

還有江湖?

孫浦榕看出了陳南的意思,笑了笑,搖了搖頭:“時代再怎麽發展,也離不開人。”

“科技在怎麽迅速,也是人在使用。”

“這九流各派也只是換了一些形式罷了。”

“你啊……以後就慢慢了解了。”

“不過,你回去找找你爺爺的東西,應該都在呢。”

“說不定能幫得上你家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