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謝小姐有啞疾的烏龍解開以後,因為小孩子鬧笑話算不得什麽大事,很快就沒有人再議論了。早年的謠言不久就像煙一般消散在人們的記憶裏,再無人提及。

而謝老爺果然踐行承諾,請來先生,開始認真教導謝小姐。

謝老爺仕途不得志,經商後卻不缺錢,這先生一請,就請了兩位。

時下梁城中有頭有臉的人家,為了教導出所謂的大家閨秀,教育女兒的時候,大約起碼要飽含兩項內容——

一為婦德,二為文化知識。

婦德不必多說,自然是三從四德之道,以《女論語》《女誡》《烈女傳》為教本。

文化知識,以謝小姐現在的年齡,學的也不會深,主要是先將識字寫字跟上。將來再根據謝老爺培養一代才女的鴻志,慢慢學上其他的。

世俗有“男忌雙,女忌單”的說法,故而謝老爺尋師尋了半年,正好趕在謝小姐四歲生辰剛過不久,讓她開蒙學習。

通常來說,哪怕是讀書人家,小兒也要五歲七歲才會開始接受啟蒙教育。謝小姐這個年紀,已經先人一步,不可謂不早。

謝小姐年幼懵懂,人微言輕,當然對她自己要學習的內容沒有絲毫的決定權。

她縱然早慧,但對以前沒聽說過的東西也無法未蔔先知猜到內容,只得大人說什麽,她便照著學什麽,磕磕絆絆地開啟了專為女子量身定制的學業。

卻說謝小姐的兩位老師,也是各有專長。

謝老爺請來的兩位先生,為一女一男,皆是他四處打聽後,傳聞在啟蒙方面頗有心得的“名師”。

女先生名叫林隱素,負責以婦德教之。

因是小姐的老師,謝府皆尊稱其為“林先生”。

時下梁城中,女子從教,稱為“姆師”,職責多為教導有權有錢之家未出嫁的女兒。

這類教師,其他標準還在其次,唯有道德水平要求極高,須得“年五十無子,出而不復嫁”,方能“以婦道教人”。

林先生亦不例外。

傳聞她貞烈守節,夫家落魄也不離不棄,年輕喪夫卻不願再嫁,數十年獨守空室,只以教導閨中女子德行維持微薄的收入,是方圓五百裏內有名的貞潔賢婦,廣受稱贊。

據傳林先生本也是出身高門大戶,早年也曾被稱作才女。

所以,不少名門之家都願意請她教導閨中女兒。

這種事情口口相傳,林先生便在名門貴婦中有口皆碑,成了有未嫁女兒之家爭相聘請的姆師。

這一回,林先生輾轉被請到了謝府,專門教導年幼的謝知秋小姐。

謝知秋初見這位姆師,只見這林先生素衣峨髻、不苟言笑。

她年已過六十,肅著臉,耷拉著眼皮,細長的眉毛畫得高起微挑,瞧著略微有兩分刻薄相。

謝知秋年幼木訥,還沒什麽太大反應,可她身後的小丫鬟們卻紛紛被嚇得一抖,已萌生怯意。

大抵是這林先生的長相氣勢容易叫她們想起院中最嚴厲的老嬤嬤,勾起了恐怖的回憶。

林先生沒有理會那幾個小丫頭的反應,眼瞼微擡,只看向謝小姐。

謝知秋小小的身板,坐姿挺拔,一言不發。

她看上去什麽都不懂,用一雙求知而疑惑的眼睛望著她。

二人對視半晌,林先生輕輕一嘆。

林先生道:“既然你父母讓我教你,那便開始吧。”

謝小姐點點頭。

林先生拿起《女論語》,照本宣科讀了半頁,既不停頓,也沒講解,讀完問她:“聽懂了嗎?”

謝小姐如實點頭,依書回答:“但凡身為女子,要以清凈貞潔為立身之法。

“行走不能回頭,說話不能掀起嘴唇。

“坐的時候不要動膝蓋,不可以搖晃裙擺。

“高興的時候不可以大笑,生氣時不可以高聲說話。

“身處內外,男女不可以同群相處。

“女子不可以窺探外壁,不可以窺探外庭。對於不是親屬的男子,不可以與對方互通姓名;對於不善良賢淑的女子,不可以與對方親近……”

謝知秋學東西一向很快,她總是看一遍就記住,聽一遍就明白。

自從她願意開口說話以後,父母長輩,無不為此感到驚奇。

若是以往,第一次見識到她學習速度的成人定會吃上一驚,然而今日,情況卻似乎有所不同。

林先生發現她只聽一遍原文就能懂得意思,果然大有意外之色。

她撐起眼皮來看她,可眼底除卻震驚,其余的感情不像是欣賞或者贊賞,反而是某種一言難盡的復雜之色。

“你……”

林先生籌措語句。

她定定地看了謝知秋一會兒。

謝知秋目光沉靜,只是回望她。

她瞧著比尋常孩童懂事早熟,可終究只是個小女孩,將來會長成什麽樣,全看教育她的人打算如何塗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