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六年後。

“美嬌娘,發兒長。鏡前坐,候君郎。”

“好年華,何人賞?花開年,可不長。”

“窈窕淑女,坦蕩君郎,恩恩愛愛到天長。”

小室中,紗簾微掩,將難得的好晨光擋在窗外。

銅鏡前,一嫻靜少女烏發披散,手持書卷,正低頭看得入神。

而在她身後,小丫鬟拿著木梳,邊唱民謠,邊為她梳頭。

半晌,小丫鬟望著鏡中人垂首低睫的倒影,艷羨地發出一聲嘆息,道:“小姐生得真美。”

只是,接下來,她又遺憾地道:“要是大小姐再多笑笑就好了。大小姐如今才名滿天下,推崇大小姐才華、將大小姐視作淑女典範的學子不知凡幾。

“若是小姐平常願意溫柔和善一些,只怕想向大小姐求親的公子少爺都要踏破謝家的門檻,這樣一來,老爺夫人還有老夫人,也不必整日為小姐的婚事擔心了。”

然而坐在鏡前的少女,只自顧自翻著書。

書頁沙沙響,她頭也不擡。

小丫鬟輕輕推她肩膀,問:“小姐,你覺得呢?難道小姐從不會想這些問題嗎?小姐自己,可有想過將來想要什麽樣的夫婿?”

說到這裏,小丫鬟不禁紅了臉,聲音也輕了許多,仿佛與小姐偷偷討論這樣的問題,已經是足以讓她羞澀的離經叛道了。

那少女被她推了推,才如夢初醒般地從書中擡頭,借著銅鏡的倒影,驀地與身後的丫鬟對視。

少女生了雙極好看的眸子,一對眼珠烏黑透亮,如夜染出的黑寶石,她眼底澄澈深邃,似潭水映染夜光。

少女面無表情,但驟然看向他人,這眼神竟似能照透人心的明澈。

丫鬟被她望得心中一悸,饒是她每日對著小姐,早已看慣了大小姐的美貌,倏忽被這樣的眼神一望,仍不禁有片刻失神。

謝家大小姐謝知秋,年十七,正值適婚年華。

尚未婚配。

謝知秋望了那小丫鬟一眼,沒說話,兀自翻書。

她道:“許多人吹捧我,未必是當真能看懂我的文章、真心覺得我有多了不起,只是因為我的先生是名士甄奕,他們想通過捧我,來奉承我的先生甄奕。

“還有些人稱贊我,也未必是多麽欣賞我這個人,而是看上了我的名聲,以及他們想象中那個知性雅致、與眾不同的才女形象,以為贊賞這樣的女子,能顯得自己與眾不同。”

小丫鬟一呆,有些不安道:“小姐說得好無情。我看那些學生人都挺好的啊,誇贊小姐時的神情也真情實感,未必有小姐說得那麽功利。”

謝知秋面無表情地說:“那麽,若這麽多人真如他們口中所說,如此真心推崇我的才華,那麽他們為何不支持我參加科舉、入朝為官,好讓我將我的才學發揮在它們應該被發揮的地方?

“至今為止,我還從未遇見這樣的人,倒是更多人關注著何人能娶我為妻。所謂崇拜者的議論,比起我的文章,好像也更關注我的私事。”

謝知秋這段話說得實在鋒利,小丫鬟啞口無言,答不上來,忽然覺得小姐說的好像也很有道理。

只是,小丫鬟望著小姐鏡中無暇的容顏,既擔憂又惋惜:“可是,小姐為什麽總想當官呢?其實和普通女子那般,尋一個體貼善良的夫君,生幾個孩子不也挺好的嗎?

“小姐今年已經十七歲了,正是如花似玉的年紀,若不談婚論嫁,豈不可惜?女子花期有限,若是長久蹉跎下去,落得兩空怎麽辦?更何況……”

說著,小丫鬟掩嘴輕笑:“小姐面前,正好又不是沒有絕佳的人選。”

謝知秋正在翻書的手停在半空中頓,眉間卻蹙起來。

她知道小丫鬟口中說的是誰。

果不其然,小丫鬟略帶神往地道:“秦公子嘴上從來不說,怕有損大小姐的聲譽,但只要是有眼睛的人,誰看不出他的一片真心?”

小丫鬟口中所言的秦公子,正是秦皓。

謝知秋當年與秦皓在白原書院有交集之後,秦皓作為世交之子,便時常會關照她的生活。

後來謝知秋年滿十二,離開書院回家,便少與其他同齡人交流。

唯有秦皓,因著秦謝兩家的關系,還時不時會來拜訪,並未與謝知秋完全斷開聯系。

二人年紀小時還好,但自從他們雙雙長大,就連謝知秋也能覺察出,情況似乎開始有所變化。

小丫鬟開心地說著:“秦皓少爺他相貌堂堂、才華橫溢,是梁城中數一數二的青年才俊,且他年紀輕輕、第一次參加秋闈就中了舉人,人人都說,他將來必定前途無量。

“而這般好的秦公子,素來只對小姐一個人與眾不同。

“這些年來,傾慕過秦公子的閨中小姐不在少數,但都被秦公子以學業為重婉拒了。

“他對其他淑女拒之千裏,可這些年來,卻頻頻拜訪我們謝家,對老爺也恭敬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