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青牛鎮30(第4/5頁)

劉媽媽說的這翻話確確實實是好話。

因為社會就是這樣的,說平等人權,那害的可能是梅香和小菊。

在什麽山頭唱什麽歌,這個岑越知道。

“肉餅想要酥脆好吃,餡料是一方面,還有個小竅門,和面的時候,裏頭放一點油,把油搓到面裏,放點鹽。”岑越一邊做一邊跟梅香小菊說。

讓小菊切蔥花,將花椒磨成粉,面醒著。

晌午主食是香酥肉餅,配個蛋花疙瘩湯,岑越在現代屬北方人,飲食習慣是面食為主,因此做面食有一手。穿到了大盛岑村,也是吃面食多點。

根據田裏種的莊稼還有飲食結構,岑越起初也以為是在北方,但今早有賣粉的,感覺又不像——

如今老百姓可見不到國家的堪輿圖。

岑越一手和著面疙瘩,心想管他什麽地域,小老百姓不操這個心,疙瘩湯的面糊要稠一些,屬於比饅頭的面稀,又比烙春餅的稠,能用筷子夾起來成小疙瘩,就差不多了。

配菜都齊全,雞蛋液、蔥花、筍葉子切成絲。這會先不下鍋,這個簡單,水燒開了,往裏倒就成。肉餅的面醒好了,現在包餡烙餅。

“還要調一點油酥,就是面粉裏頭放點油,調成糊狀,這個是讓餅出鍋後更酥脆的竅門……”

餅條鋪調好的肉糜一層蔥花,一頭拉起來卷成條,頂頭那兒塗一層調好的油酥,手掌圈一圈,成了劑子,用手掌壓一下,層層疊疊的圓餅狀。

“不能擀,容易破皮,用手壓一壓就成了,放那兒晾一會。”

一只只巴掌大的厚墩墩餅做好了,鍋底燒油,有後頭灶台小火煎肉餅,前頭灶台大火可以燒疙瘩湯了,下了面疙瘩燒開放配菜,還有切成絲的醬菜。

不用放鹽了,醬菜就是鹹的。

岑越想到這兒,就想起現代放火腿,火腿就想到了他的‘臘肉’,“對了我的臘肉——你們幫我看著點火候。”

他去看看掛在糧上的臘肉。

當初摸著石頭過河做,天氣都熱起來了,臘肉名字就知道是冬天臘月做的,岑越也第一次做,現下拿下來,肉硬邦邦的,外頭倒是沒發黴,曬得有點像風幹肉,反正不是臘肉。

“……”

“……”

回頭炒炒吧。岑越心虛把肉給掛回去。

今日晌午吃飯略晚一些,第一只餅烙出來時,外頭的齊少扉聞到香味就往灶屋去,岑越出來了,手裏半塊餅,遞給阿扉一半,說:“阿扉幫我嘗嘗味。”

“唔,好香啊。”

裏屋梅香同劉媽媽三人分了半只餅,一人一口嘗嘗郎君做的,都發出驚嘆聲來。

齊少扉聽見了,湊到越越跟前跟只小狗一般,岑越順便給喂到嘴裏去,“燙不燙?”

“唔不。”齊少扉搖腦袋。

“越越好好吃啊!”

沒一會齊少扉嘗出滋味來眼睛都亮晶晶的。

岑越略得意,“這就叫寶刀未老。”

“越越不老。”

“越越阿扉還想吃。”

“馬上開動。”岑越說。他也嘗了一小口,時下面粉不如現代細膩,但另有一種風味,肉餡不肥膩,加著花椒粉、大量的蔥花,酥酥脆脆,一層又一層,吃起來掉渣。

真的太香了!

‘臘肉’失敗的‘陰影’這會全都沒啦。

如今小院裏,凡是岑越做飯,吃飯的時候大家夥都是很積極,岑越和齊少扉在堂屋開飯。劉媽媽等人還在灶屋烙餅、燒湯。

齊少扉一連吃了兩個,每咬一口都要說越越好香。岑越:……

“你喝口湯,吃口菜。”

齊少扉乖聽話,好吃到飯後成了粘人寶寶。用完飯,午後院子消消食,就到了午睡時候,岑越剛脫了外衣,聽到堂屋門口小菊說:“郎君,二苗來了,還有他家裏人。”

“賣苗苗的二苗?”床上齊少扉也有點精神。

岑越說是,讓阿扉睡,“我一會過來。”齊少扉想陪越越,但要穿衣裳好麻煩,岑越摸了下大崽腦袋,“睡吧。”

齊少扉就乖乖躺下了,在被窩裏等越越,給越越暖床。

小院子門外,牛車旁,姜老太抱著豆豆,姜大壯和姜二苗在門口,姜二苗手裏拎著一包點心,梅香請人裏頭坐坐。

姜老太說不了,不放心牛,趕來給主人家道謝的。

梅香就讓小菊去請郎君,還讓把話說明白了。但姜老太只說道謝,也沒說為啥,小菊也不懂裏頭,傳話的時候糊塗,岑越聽得也糊塗,總不能他買了二苗的苗子,全家連著老太太都來謝謝他吧?

這也太誇張了。

岑越到了小院門口,劉媽媽也在,一見郎君來,都讓開了位置,劉媽媽同老太太說:“這是我們三郎君。”

“岑夫郎。”姜二苗高興叫。

岑越喊了二苗,見一家子抱孩子的,神色潦草狼狽,便說:“來者是客,進來坐坐喝口茶歇歇。”知道對方要拒,先一步又說:“我同二苗也打過兩次交道,合的眼緣,他帶著長輩哥哥來找我,理應坐一坐,再說咱們在門口說話也不方便。”